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尹丽娜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备受教师和学生关注。通过阅读既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语文知识,还能够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生活化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导向,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着手,探究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路径,并在实践中尝试,以期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并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7-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41
   语文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语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中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活化成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所谓阅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初中学生的学识基础和生活阅历出发,恰当处理阅读文本,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活化的形式或方法进行教学,有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实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初中语文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要重视和生活的联系,陶行知先生曾经强调:“教学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这突显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学习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项能力,也是语文基础教学过程的基本内容。通过课内、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综合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阅读教学,但是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是以教师讲授法或学生自读法为主,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学生自读往往抓不住重点,实效性较差。这就需要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情境背景下的学习最有效,开展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生活背景的情境下学习,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能够把单一的语言智能展示变为学生多元智能展示,使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生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使学生重视观察和体验生活,进而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甚至改造生活,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树立生活化阅读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对教学的基本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许多教师的教学立足点在“如何教”上面,对学生“有效学”考虑得不够,这往往会导致教与学之间严重背离,学生被动学习,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也要如此,要从学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就要树立生活化的阅读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设计、开展、评价阅读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目标、有方向。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也在优化,特别是教材所选的阅读内容更具典型性、多样性和可读性,更加契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需求,但同时也要求学生理解优美的语言背后深刻的含义,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会感觉较为抽象,阅读中难以引起深刻的情感共鸣,学生的阅读浮于表面,影响阅读效果。这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给学生巧妙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品味、思考阅读文本,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阅读的实效性。
   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课时,根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深沉厚重的母爱,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教学难点是在反复的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为了使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文章,首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病时,母亲照顾自己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瞬间,引导学生回顾、感受母爱;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呈现作者史铁生的主要人生经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多样化地给学生呈现作者生活方面的素材,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提出生活化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很多时候关注的点是学生体悟,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导致学生看似理解了阅读内容,却不能准确表达出来。最明显的表现是缺乏逻辑思维,条理性较差。对此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但是学生接触外国文学较少,阅读时心存畏难心理。教师在学生粗读建立基本印象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几个生活化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如“你的叔叔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称呼他的?这样的称呼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在学生积极参与中,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尝试找出文中对于勒叔叔的称呼有哪些,并简单说一说这些变化包含怎样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同时让其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畸形、复杂的关系。这些生活化的问题辅助学生阅读,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585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