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小虎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构成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渗透传统文化视为重点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得到升华以及发展人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及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并举例说明在实际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7-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36
   新时代下素质教育成了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不仅要在课内讲解基础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针对性地在课上渗透相关知识,保证学生在产生文化认同感的前提下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各项课堂实践活动,在探索中树立明确的三观,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应被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只重视对课内知识的讲解而忽视课外拓展教学,无法拓宽学生的视野,阻碍他们全面发展。在课上不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自然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深化他们的人文情怀,学生在课上学习多元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弘扬传统文化,落实文化传承工作。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立德树人是新课改形势下全新的教学主张,教师要在讲解课内基础知识的同时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实现全面发展。文化教育的展开能够使德育教育更自然,学生在聆听故事、观看资料的同时深化思想道德认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提升核心素养[1]。
   (三)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国近年来提倡“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各学科教师都应转换教育思想,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发探索文化奥秘,积极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为我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打下良好根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传统文化,扩大学生认知范围
   小学生缺乏与外界的接触,日常生活中无法及时获取丰富的信息,认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难以第一时间理解课内所学知识并将它们全部内化,教师应将扩大教学范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视为核心教学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实现高效教学目标。由于教师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课上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生字、生词及各类修辞手法上,对课文内蕴藏的文化知识的讲解一带而过,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阻碍了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学有效性始终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强化整体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转换思想,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丰富的课外拓展资源,可以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也可以是一些寓言故事,拓宽教学范围,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完成各项知识探索任务,另一方面也能深化他们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提高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既积累了丰富的阅读、写作素材,又能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其后续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保证他们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如文化经典诵读等,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坚定他们应用知识的自信心,在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发展其核心素养[2]。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根据课程内容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课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挥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及时探索教学改革策略,构建生动的课堂,借助传递传统文化展开多元化教学,将文化经典诵读设置为课内保留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更深、更全面地解读传统文化,并且带有感情地完成诵读任务,提升理解能力,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语言学习效率与质量,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三)模拟真实文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让他们更加高效地与社会交流,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要通过创设多元化、生动的文化情境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模仿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索文化知识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素养,实现全面成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过于刻板,或介绍历史背景,或分析文化事件,学生探索传统文化内涵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缺少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影响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落实课程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模拟文化情境,如讲解古诗词时将自己打扮成诗人的形象,再利用多媒w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从而主动完成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任务,引导他们表演文中的情境,让他们通过肢体和语言表达深化对知识的认知,在实践中提升文化素养。
   (四)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585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