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嘉颖
【摘要】高效课堂能够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使教学效益达到较高程度。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抓好学生基础、优化教法、培养自学能力、渗透探究性活动等方法,设计高效、科学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信息工具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对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核心素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而日渐重要的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以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为特征,从而提高中小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现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和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知识基础较弱等问题。如何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发挥较高的课堂效益,满足学生信息学习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至关重要。
一、结合时代特征,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动力,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强烈的兴趣。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并要引导学生树立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改变的正确观念,给予学生长久、不竭的学习动力。
比如,在四年级的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给学生展示3D打印、VR体验、无人机表演、无人驾驶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视频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身边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前沿的技术蓝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其次,以职业特点吸引学生。比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他们喜爱的手游中的项羽、虞姬等人物,其中涉及到了3D建模与贴画等知识,把他们对游戏的认识经过渗透,提高到对技术的认识;再比如,学习六年级《自定义动画的批量设置》一课,可以涉及动画背后的创作原理……
由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努力投身到日后的学习中。
二、强调基础,务实学生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强调基础,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此时的学习是为日后更高阶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从学习开始就要跟学生强调操作的正确性。例如,在开始教学打字时,要注意规范学生的打字姿势和击键指法。教师可以通过巡查、同桌互检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指法。并且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打字游戏、给字母键编口诀等方法加强日常较为枯燥的击键训练。
三、分组合作,结合第二课堂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一。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达到最大效益。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座位,进行分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操作能力分成人数为4-6人的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优生带动后进生,并根据每节课的作品上交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控制学生差异,发挥小组学习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有所获。
在课堂上,教师在基础任务完成后布置分层作业,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难度不一的任务,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迅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知识拓展,并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理解能力或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本节课内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针对兴趣特别浓厚、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其兴趣开设“第二课堂”,内容可包括但不局限于编程类、人工智能类、建模类、机器人类等,为参加各项比赛做好准备。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信息课堂上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四、活用教法,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针对特定学生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任务驱动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课本上一般是按照一个个任务主线进行,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书本结构,让学生沿着完成任务这条主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交流。教师要将自身的“指导者”身份转变成“引导者”,以班级授课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在班级授课时给予明确的指令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在进行“任务驱动法“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注重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助中不断提升自我。
同r,信息技术教学不是闭门造车,因此,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要利用各种机会运用现场教学法和参观教学法,包括组织或指导学生到创新基地进行实地观察、研究和学习;与周边先进学校进行交流;参加比赛等,通过“走出计算机课室”更深入地了解现在的信息技术。只有“走出去”,才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
五、培养自学,巩固教学效果
一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只能满足教学上最基础的需求,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多,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是不能满足学生日后生活的需求的。再加上信息技术操作性极强,需要课后大量的练习。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课后主动学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除了要激发学生长久兴趣之外,还可以与学校的一些活动或传统节日相结合,推出一系列主题比赛。比如,四年级学生使用画图软件创作一幅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电脑绘画;五年级学生使用WPS文字收集、制作一篇图文并茂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英雄人物;六年级学生使用WPS演示为大家介绍此次疫情中的动人故事……结合生活时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索课外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不仅练习了课堂的内容,也参与了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过程。比赛里的评选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更有动力地参加创作。这些与时代相关又有趣味性的创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大锻炼了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6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