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敏
摘要 以北方林业工程中的抗旱造林技术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存在资源匮乏、技术与设备落后、资金匮乏等问题,提出制定科学方案、组建现代化团队、实施林木科学抚育与开发、改善土壤土质等措施,优化抗旱造林技术,充分发挥其森林抵御干旱的功效。
关键词 北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主要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S72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号:2095C3305(2021)11C0164C02
1 抗旱造林技术的内涵
抗旱造林技术是指在对保护地的干旱情况详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造林地点、造林面积以及精准选择林木品种,建造稳定的抗旱生态林,从而充分发挥其抵御干旱、保护农耕田以及草地生态系统的功效[1]。
2 抗旱造林的意义
受“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以及“强对流天气”的冲击,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农田灌溉水不足、草原荒漠化严重等问题,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森林生态系统因具有增加空气湿度、防止水土流失等功效而成为抵御干旱的重要屏障,但在抗旱造林技术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怎样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抗旱造林技术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森林的抗旱作用,成为当地林业资源部门在北方建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研究的热点。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未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旱造林方案
很多地方在抗旱造林工程实施之前未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实际取得的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异:(1)未依据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造林地点和造林面积,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成的生态林发挥的抗旱作用比较有限;(2)选择的林木品种与本地的生态环境有较大差异,且在生态林建设过程中只栽培一种林木,导致林木在栽植后出现成活率较低等问题,使生态林丧失抗旱的功效[2]。
3.2 可利用资源有限
部分可利用资源紧缺是制约抗旱造林工程推进的关键因素。
(1)土地资源。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以土地资源为根基,能够供给森林建设的用地十分有限,近年国家虽倡导退耕还林,但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森林用地规划不足导致抗旱林的规模较小,能发挥的功效也十分有限。
(2)水资源。受气候条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尤其西北地区一直处于水资源紧缺的状态,虽然“南水北调”工程使得此类现象有所缓解,但是伴随着工业和农业用水量的日益增多,实际上可以留给森林灌溉的水资源往往无法满足林木生长所需[3]。
3.3 技术与设备滞后
部分北方林业工程所采用的技术与设备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严重拖延抗旱造林工程现代化步伐与实施进程。部分地区相关部门对抗旱造林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引进现代化机械设备,导致林木在运输、移栽以及管理过程中过多地依赖人工,工作效率极低,加上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控不到位,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丧失防风固沙、抵御干旱的功效。此外,在抗旱造林工程中所应用的生物基因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十分有限[4]。
4 解决策略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旱造林方案
抗旱造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保证其各项措施得以顺利落实,并保证生态林可以发挥良好抗旱效果的关键措施。林业部门、农作物种植部门、畜牧养殖部门以及城市规划部门之间反复磋商、科学论证,依据本地区的农业发展需要,对抗旱林的位置与面积进行详细规划,优化资源分配,以最小的资源付出换取最大的收益。
制定长期的抗旱造林规划,通过“社会募捐”“申请专项资金”“招商引资”等方式确保资金的有效供给,可以通过发展林下养参、林下畜牧养殖等实现资金的科学循环,保证抗旱林建造资金[5]。
4.2 精选林木品种,构建稳定的生态林系统
林木幼苗是搭建抗旱林的基石,是决定抗旱林能否顺利建成以及发挥其功效的关键因素。在抗旱林幼苗的选择过程中,应遵循以下2个原则。
(1)地区适应性原则。与其他生态林不同,抗旱林的栽培区域往往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应选择对本地区气候特征适应性强、耐旱以及健壮的林木进行栽培。
(2)生态稳定性原则。为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空间、光照资源,可进行混栽林种植。在抗旱林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对该地区原有植被以及土著动物的保护,构建更为稳定的生态林系统,充分发挥其抵御风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以及抗寒抗旱的功效。
4.3 改良造林地土壤土质
抗旱建林地点往往存在土壤板结严重、盐渍化严重等问题。因此,在林木栽培前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土壤土质的优化、改良。
(1)在苗木定植以前,利用大型旋耕机对栽培地深度翻耕2次以上,提升土壤内部空气的流通量以及松软度,同时通过机械损伤、霜冻、紫外线照射等方式,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病原微生物、靶标害虫以及仓鼠等)。
(2)通过施用腐殖酸、腐熟畜禽粪便进行土壤土质改良以及优化升级,创造有利于林木根系生长与延伸的环境[6]。
4.4 建立现代化抗旱造林团队
(1)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吃苦耐劳的高素质人才组成抗旱造林攻坚小队,全方位提升其工作效率。
(2)定期邀请专家对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并现场指导,对各项措施定期地优化升级,从而确保抗旱造林工程与本地区的实际需求有一个良好的匹配度。
4.5 科学抚育与合理开垦森林资源
(1)科学灌溉与追肥。抗旱林的栽培地一般水资源相对紧缺,因此一定要在林木根系周围铺设微喷管道并结合缓释肥、控释肥等现代化肥料对其进行精准灌溉与营养物质的补充,充分提升水资源与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2)合理引入GIS技术、物联网技术。及时收集林木生长状态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相关数据,并依据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AI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设备对林木合理地开发与病虫害精准防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7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