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磊

  摘 要: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我国农业发展之间有密切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国民对玉米的需求,我国应积极研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与普及,以提高国内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农业技术推广概念,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健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制度等具体方式,为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方案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3-004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国内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全国种植面积广泛。日常生活中,国民将玉米视为粗粮食用。玉米还可用作饲料、发酵加工以及制糖等,应用广泛,所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1]。相比小麦以及水稻等粮食作物,玉米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高以及运输便捷等优势,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因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开发以及推广对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以及整体农业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推广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何实现技术的高效推广成为当前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
  农业技术推广指应用基地试验、模式讨论、技术培养以及服务保障方法,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介绍新型生产技术,同时为其生产以及经营全流程予以指导。不仅如此,农业技术推广还需要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介绍我国颁布的农业扶持政策、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国外先进生产经营经验,以此推动农业生产新型技术潜藏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与推广,促使我国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如下部分构成:农业技术科学研究部门、农业理论知识传授部门、群众自发建立的科技组织以及技术推广负责组织。上述w系的构建并非某一个部门或是单位建立的,需要依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众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通力合作,方可推动农业推广技术体系的日渐发展与完善。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1 品类选用与加工
  农作物对气候环境都有一定依赖性。为了保证玉米产量,种植户必须结合本地环境选择适合的品种,所选择的种子必须具备较高的纯度,同时筛除种子内杂质或是感染病虫害的种子[2]。
  此外,种植户在播种之前,需要先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可利用暴晒的方法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浸泡种子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温水浸泡与冷水浸泡。种植户需要结合种子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浸泡,以此加快玉米种子发芽速度。但是,玉米种子浸泡之后,不可长期堆放在阳光之下,也不可暴晒,需要置于通风良好而且空气干燥的环境中,以免产生发霉的状况,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方式予以处理。种植户要保证玉米种子发芽率、纯度以及净度理想,生长期间籽粒均匀可使玉米质量更为理想。
  2.2 选地与平整
  种植户在播种之前,需要先结合玉米种子种类以及特征,选用适宜的种植土壤,并开展整地作业。尽管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根系十分发达,无论是在贫瘠的土地还是营养丰富的土地,均可顺利生长[3]。但是,种植户选择肥沃且排灌便捷的地块进行种植,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完成土地选择之后,种植户需要深耕土壤,为种子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起垄,以保证玉米在进入生长阶段后,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及通风性。
  2.3 播种
  一般情况下,地块深度5 cm内温度均在10 ℃之上,便可以进行播种。播种期间,种植户应该科学设计种植密度。在通常情况下,紧凑型玉米品类种植密度设定为4 800株/667 m2左右;平展型玉米品类设定为4 200株/667 m2左右。科学的种植密可以使玉米个体发育更为健康,群体生长关系得到协调,使得土地养分以及光照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运用,以增加玉米产量。
  另外,种植户需要合理管理行距以及株距,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播种深度。例如,局部地块墒情理想,则播种深度应控制在4~5 cm,若是墒情不理想,则应进一步增加播种深度,控制在8~10 cm。在播种结束后,应该尽快予以镇压处理,放缓土壤内水分蒸发的速度。
  2.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具体可分为如下流程。
  第一,苗期管理。一般情况下,补苗工作多在玉米幼苗3叶期之前结束[4]。如果田间玉米种植密度过高,可能出现玉米之间抢夺水肥资源等问题。故而,在进入4叶期之后,种植人员必须及时清理部分弱苗或是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对种植密度进行适当调节。
  第二,穗期管理。穗期内,玉米茎秆底部容易产生大量分蘖,种植人员需要及时清理分蘖,以免干扰主茎发育。玉米穗期需要大量营养,种植人员可及时开展叶面喷肥工作,增加叶片生长时长。若是外界环境较为干旱,则必须定期予以浇灌,以满足玉米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要。
  第三,花粒期管理。为了尽可能减少玉米植株耗损的养分,应开展隔行去雄工作,种植人员在种植期间应降低对玉米植株顶端叶片的损伤,不然将影响玉米产量。在进入后期生长期间,可予以浅锄处理,以优化土地墒情,避免出现早衰问题,如果玉米盛花阶段为持续阴雨天气,可开展人工授粉,以满足玉米授粉需要。
  2.5 病虫害防治措施
  就目前国内玉米较为常见病虫害种类,种植户可以选择针对性的防治方案。针对苗期存在的虫害问题,可尝试在苗根邻近区域撒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的毒性土,或是为玉米幼苗喷洒含浓度为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等药物。若诊断为黑穗病,需要改善田间管理方式,建立轮作倒茬制度,第一时间拔除田间出现的病株,置于田外统一销毁[5],或是利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开展拌种处理,有效控制黑穗病的发生率。若是诊断为玉米蚜虫以及黏虫虫害病症,可在害虫高发时间段,在田间安设杀虫灯以及黑光灯等,将害虫成虫完全杀灭;或是向田间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以达到良好的杀虫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720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