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落实融合教学理念 创新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瑞芳

  摘要:融合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教师应融合单元导语,让阅读教学有目标;融合单元课文,让阅读教学更系统;融合同类文字,让阅读教学有基础;融合课外阅读,让阅读教学空间更广阔,从而更好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元导语;单元课文;教学策略;课外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上,缺少融合思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学了后一篇课文就忘记了前一篇课文的学习方法与策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每一单元所选课文均围绕同一主题,以便学生在学习中承前启后,提升阅读素养。在这种新的教材编写模式的影响下,融合阅读教学思想渐渐地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视野中。融合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教与学方式的不同,它改变了原来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识记为主的方式,围绕单元学习主题,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融合教学理念,可以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那么,如何基于融合阅读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呢?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部分单元的阅读教学为例,试谈融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融合单元导语,让阅读教学有目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课文安排中,在每一单元开始,教材编写者都为学生设计了单元导语。所以,基于融合教学理念组织阅读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融合单元导语,让学生在接触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时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一)横向融合,建立整本教材的目标体系
  单元导语的融合可以分为横向融合和纵向融合。比如,在学期开始,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语,让学生先感知本册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明确重点要学习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对本学期、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融合其他相关学习材料,辅助自己的课堂学习。
  (二)纵向融合,优化教学单元的学习目标
  所谓纵向融合,就是对同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和学习重点进行融合,以此深度呈现单元学习目标。比如,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从单元导语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本单元安排的学习内容与民俗有关。本单元课文中涉及了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同时还有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学生之前参与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传统节日的民俗已经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融合当地的民俗风情,进行比较性、研究性学习,从而让融合教学深度进行。
  另外,在这一单元的导语下方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教材编写者是这样强调的:一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二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从这两个导语中就可以看出,本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抓住课文内容的重点,学习如何写好文章的主体部分。同时,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要能够掌握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习作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单元教学要求明确地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阅读有目标。
  二、融合单元课文,让阅读教学有系统
  基于融合教学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十分注重对单元课文的融合处理,即对同一单元的课文进行“轻重缓急”的有序整合,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其融合策略可以概括为“抓、扶、放、引”四个环节,即抓住卧的某一篇课文进行精读精讲,当学生习得一定的文本解读方法之后,我们再“扶”学生一把,让学生学习另外一篇课文,最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读单元内的其他课文,“引”导学生把在精读基础上习得的文本阅读方法自主运用到其他课文的阅读之中。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阅读时,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引领学生学习,以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真正发生。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民风民俗”中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在这四篇课文中,除了《古诗三首》之外,其余的三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都有详有略,都是通过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问题。以精讲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民风民俗?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精析文本,学生明白了这篇课文的详写部分是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腊八之后到腊月二十三之前,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前,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些日子里的活动与前面五天的活动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慢慢习得解读文本的能力。
  在后面的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扶一扶”“放一放”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解读文本,教师只是适当进行点拨。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了《腊八粥》这篇课文写了“等粥”与“喝粥”两件事,详写部分是“等粥”过程,“喝粥”过程是略写。而“等粥”过程又是通过“盼粥”“分粥”“看粥”“猜粥”四个场景的描写来体现的。这样,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融合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融合同类语句,让阅读教学有基础
  在课堂上对同类文字进行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思想,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编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为经典名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情感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的立足点不能仅仅是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课堂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比如,《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在中秋节对好友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无法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融入其他描写中秋的诗句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首先让学生回忆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由于这首诗是学生学习过的,很容易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中的要求,引导学生找类似的诗句。学生找到了许多诗句,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袁枚《随园诗话》中的“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等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了知识整合能力,还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文化底蕴。再如,教学《北京的春节》之后,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肖复兴的《花边饺子》等。在学完《腊八粥》之后,教师可以推荐冰心的《腊八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看看二者在语言文字的叙述方法与描写内容上有何异同,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723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