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文科背景下“八共合作”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文波

  摘 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该文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新文科背景下该校搭建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亲产业”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基本框架、实施措施以及取得成效。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协作育人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科技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甚至出现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产权越来越多融合法律、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理工等学科,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高度集成的综合型新兴学科。现代知识产权人才除了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外,还应当具备能够将理工学科与法学知识进行融合创新的工程能力。政校企协同育人作为一种先进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法,为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手段。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改革通过构建政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模式,优化培养路径,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传导瓶颈,为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路。
  一、政校企“八共合作”协作开展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框架搭建
  知识产权政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是打造以政校、校校、校企、校内“四位一体”的资源整合系统,充分发挥高校教学部门、政府知识产权部门、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等五个团队的作用,以“八个共同”为导向,构筑亲产业的多元渗透、深度参与、协同培养的新模式。
  (一)通过政校协作,推动科研平台“政府批”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与学校共设“湖北汽车工I学院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分中心”,提供了海量知识产权网络课程;和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工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拓展湖北省工科院校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新管道;与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十堰市知识产权研究院”,探索形成推动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的创新机制;聘请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总审查师、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等为兼职教师,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参加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工作,共同探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善课程大纲、共同担任课堂教学(讲座);与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建“知识产权实习基地”,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执业能力。
  (二)通过校校协作,推动教学课程“校际选”
  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为学校知识产权专业提供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连续两年暑期无偿为学院教师培训师资,中国计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提供了知识产权“3+2”专升本课程设置计划,厦门理工学院分享了知识产权课程拓扑图。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鹏到校为知识产权学生讲座,江汉大学到学院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调研学习,荆楚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到学院调研平台建设经验。课程团队代表学校加入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联盟,每年集会共商新时代高校知识产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了解知识产权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交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知识产权教育教学协同发展,达到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通过校企协作,推动实训资源“校外找”
  学院教师亲自带队,学生全程参与,“把脉”“问诊”科技型企业,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开展“知识产权进区县”“知识产权进园区”“知识产权进企业”“知识产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积极采纳企业提出的课程教学建议,更新和完善课程需要优化的教学的内容。与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湖北郧齿齿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知识产权认知实训基地;与武汉惠创专利事务所、十堰博迪专利所等五家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共建专利挖掘、检索与信息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与湖北惠众孵化器等平台共建知识产权一站式实训基地;邀请湖北秀山智能科技、湖北国瑞智能装备科技企业等“实务精英导师”到校开展知识产权前言讲座,选派青年教师进入企业挂职等措施,解决工程实践环节的师资力量短缺问题,带动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
  (四)通过校内协作(多学科),推动教学人员“校内聘”
  知识产权从单纯的法学学科逐渐扩充为集法律、经济、管理、技术等多学科融合、高度集成的新兴学科,“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课程涵盖机械、电子以及化工三个类别专利保护与信息应用,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与学校科技处学报编辑部协作,董学良老师在“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课程中利用文献(专利)检索各类系统,加强本课程中专利检索与信息运用部分章节内容的授课。与创新创业学院协作,徐海涛副教授在“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课程中讲授《大数据与知识产权》内容;在课设阶段,还邀请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喻文杰老师、机械工程学院张倩文老师参与知识产权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
  二、政校企“八共合作”协作开展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践
  在上述“四位一体”资源整合体系的支撑下,学院搭建了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大纲、共担课堂教学、共导学生课设、共带实习实训、共育师资队伍、共建基地平台、共评培养质量等,提高知识产权人才教学的有效度、社会适应度和目标的达成度,培养“亲产业”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
  (一)共商培养方案
  围绕知识产权学科“学科融合、专业交叉、多元集成、复合应用”的特征,坚持“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原则,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局、科技企业、中介机构以及学校教务处主要领导参加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研讨会,征集职业能力新需求,商讨人才培养新方案,回应不断变化的行业人才需求,重点提升面向知识产权产业链加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融入新文科、新文科专业项目、专业集群建设项目,优化课程设置,开设“大数据与知识产权”“专利侵权判定与案例解析”等特色课程,合并“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运营”课程,调整专利技能实训课序安排,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远程教育平台学分认定等,以“宽口径、多方向”的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来应对职业岗位群中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堂与实训室的结合,能力与岗位证书的融合,使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紧密联系。

nlc202204021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740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