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栽培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静 张婷婷 王奎萍 褚军 刘萍 薛芗

  摘 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高职农业栽培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整合了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改革了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农业栽培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6-0179-04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是农业生产与新兴技术结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1]。农业3.0时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装备和设施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业数字化、精准化和自动化生产。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到智能化和无人化的4.0时代,农业科技的高水平发展对涉农学科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渠道,“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这句话说明了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2]。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涉农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3月国家教育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信息化时代教育创新,教育和信息化技术正在紧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科学的管理制度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自动化水平,使现代农业生产实现了实时监控、精准管理、溯源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由此产生了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在此双重背景下,涉r高职院校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掌握农业信息化技术的高素质创新型农业现代化人才。
  扬州市职业大学开设有园艺技术、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休闲农业4个专业,其中园艺技术专业创办于1998年,是江苏省建立最早的农业职业教育基地之一,也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园艺技术专业为龙头,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为支撑的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格局,并以龙头专业带动专业群各专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为扬州地区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为当地输送了大量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人才的培养,课程是关键。扬州市职业大学开设的农业栽培类课程(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园艺植物栽培养护、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技术等),作为园艺、园林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程群,在加强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一直在以培养高质量涉农人才为重要研究课题,以农业栽培类课程为抓手,在扬州市职业大学2018、19级、20级学生中开展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提高课程的含金量,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农业栽培类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1.1 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数少 农业栽培类课程大多是综合性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如蔬菜生产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课程内容涉及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1]。课程内容庞杂,学生在前期学习这些专业基础课程时就是死记硬背,掌握不够灵活,到了后面的核心课程,理论知识不能熟练应用,不能融会贯通,造成专业知识一知半解。近年来,按照国家“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双创”的培养要求,基础课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逐年加大,再加上新增的双创课、通识课、第二课堂等,传统专业课的学时被不断压缩[3],一些专业课程被不断整合以缩减课时。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历经制订和修订,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合并成为“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力学”“农业气象学”合并成为“植物生长环境”,学时均减半;“花卉生产技术”课时数由2个学期128缩减为96,“特种蔬菜栽培”课时数由64缩减为32。而作为一门栽培类课程,涵盖的植物种类较多,老师在有限的课时下,只能选择性地讲授栽培面积相对较大或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相对重要的植物,而其他植物种类只能提供一些资料,以学生自学为主[3]。“盆景技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盆景的栽培管理养护与整形制作,但在32课时内老师只能以讲授盆景的整形制作为主,树桩的养护管理一带而过。“蔬菜生产技术”课程讲授的蔬菜种类涵盖我国南方和北方,实际教学中,因为课时的关系,无法一一具体讲授,只能以江苏省常见蔬菜种类为主。这种无可奈何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专业的整体把握。
  1.2 实践教学项目开展受限 扬州市职业大学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验实训和实习,实习一般是一段时间内(1~2周)集中性的栽培技术的体验,安排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和种类不一,每次接收实习的学生数量有限,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被分到3个以上的企业实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体验不一,导致专业技能的训练不完整、不系统。校内实训基地由于空间有限,种植的蔬菜种类和数量受限,导致学生的实践项目开设受限。
  农业栽培类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分学期、有规定的课时,但植物的生产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4]。很多栽培植物的种植管理就会因为寒暑假而中断,无法开展。如“温室番茄冬春茬栽培技术”实训,生长季跨越了寒假,故该实训项目无法开设。春学期开设的“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讲授种子从播种到采收的全过程,课程开设“西葫芦的良种繁育”实训项目,因为气候原因,春季4月中旬露地播种(扬州地区),5月份开花授粉、套袋隔离,最重要的采种在暑假7月份,学生因为放暑假而缺失这一采种过程,学习过程被迫中断,学习内容不完整。现在的蔬菜种植以设施的反季节栽培为主,其茬口包括春提前栽培、越夏栽培、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等,贯穿一年四季。因为寒暑假的原因,很多蔬菜的越夏、越冬栽培生产管理无法进行,这些实训相关项目都无法开设。农业生产受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遇到恶劣气候条件,有些田间实训项目会延期,从而错过其生产管理的最佳时期。

nlc2022040815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777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