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 No.1曲式结构及创作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璐佳

  摘要:夜曲体裁形成并发展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人为菲尔德(1782―1837),肖邦(1810―1849)在其基础上丰富、完善了该体裁,使其在19世纪发展到顶峰。肖邦对该体裁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夜曲也是肖邦作品中最富抒情性的体裁。文章在分析夜曲体裁由来及肖邦对其的贡献的基础上,对肖邦《降b 小调夜曲》Op.9,No.1进行曲式等材料分析,挖掘肖邦夜曲体裁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夜曲;曲式结构;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0-0100-03
  1 夜曲体裁
  1.1 夜曲体裁的由来
  夜曲体裁产生于中世纪,“因演奏者的成分、演奏的时间场合、结构和性格特征而有多种指称”[1],但作为狭义概念的夜曲,该体裁更多指富于浪漫情趣的钢琴短曲,最早被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创立使用,并先后创作了20首夜曲。该体裁作为最早出现的小型器乐独奏曲体裁之一,继承了历史上小夜曲整体风格,以抒情性、歌唱性为主,为带有对比中部的三部性结构,旋律以抒情性为主体,再加分解和弦为伴奏的主要特征。肖邦在菲尔德的基础上,从旋律、结构、和声、织体、调式等方面对该体裁进行了更多的挖掘与发展,使之表现力与思想内涵更为丰富,将其发展到顶峰。
  1.2 肖邦对夜曲体裁的贡献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涉猎体裁范围极广,尤其是在浪漫主义时期对多种小型器乐体裁的创新性运用,玛祖卡、波兰舞曲、前奏曲、夜曲等体裁均为肖邦涉猎的重要领域。其中,肖邦共创作了19首夜曲,外加2首未被编号的遗作,创作时间从1829年至1847年。相较于肖邦其他体裁的作品,夜曲虽并非大型体裁的作品,但夜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了肖邦整个创作生涯。夜曲虽为小型体裁,但其极具抒情性、歌唱性,似乎是肖邦内心最深处的倾诉,是其浓烈情感的体现,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此外,相较于菲尔德的夜曲,肖邦的夜曲可以说是菲尔德夜曲抒情性风格的强化,以及对夜曲戏剧性、矛盾性特征的发展[2]。首先,在和声语言上,菲尔德更多使用古典主义时期严谨的和声语汇,而肖邦则基于浪漫主义时期和声与调性的特点,大量使用装饰性和弦、复杂功能和弦、和弦外音,融入半音化和声技法,使整个调性系统得到扩张,从而使夜曲体裁的抒情风格更为强烈,浪漫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张扬。其次,肖邦的夜曲在菲尔德三部性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将其扩展为复三部结构。在内容表现方面进一步突出该体裁的抒情性,新的具有抒情性的大中部主题在夜曲原本抒情性风格的空间下格外突出,既富有个性,又与原本的主题材料形成对比,使得夜曲体裁在结构、格局变大的基础上又具有多抒情性主题对比的特点。其中,位于展开部位置的大中部材料往往以呈示型与展开型陈述方式相互缠绕进行,充分利用主题材料的重复、变奏,以突出夜曲主题本身的抒情性特征。最后,肖邦在多首夜曲里融入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甚至是悲剧性。其采用的手法往往是在插部性质的大中部里采用单一主题的模进式,同时利用调性的大范围转换、高度动力化的和声进行、大幅度的力度对比、节奏交叉错位的复杂织体等因素,丰富和表现作品的强烈戏剧冲突。这样的戏剧性中部往往会直冲再现部,从而改变再现部的功能。这些手法让夜曲这一以抒情性见长的体裁充满了戏剧性与矛盾冲突,既提升了整个结构的高度,又拓展了夜曲体裁的功能,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创造性特征。
  2 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
  《降b小调夜曲》Op.9 No.1为肖邦早期夜曲体裁创作时期的作品,创作于1830―1831年,同时期创作的还有作品Op.9的No.2《降E大调夜曲》和No.3《B大调夜曲》。三首曲子整体风格相似,以抒情性为主,中部材料具有对比性,但还不具有戏剧性特征。
  该曲整体分为三个部分,曲式结构为带再现加尾声的复三部曲式,具体图式如下。
  3 创作特征
  3.1 呈示部
  该曲的呈示部是一个由两个乐段构成的复乐段。第一个乐段是一个由4+4的两个不同材料发展而来的乐句构成的对比乐段。从调性发展上看,该乐段上句为b小调,下句转至平行大调D大调,上下两句在调性色彩上形成了暗淡与明亮的鲜明对比,直至下句末出现了D大调的降六级音B,即b和声小调的导音A的等音(B=A),并于第7小节末导回b小调,同时结束于第8小节的属七和弦,形成开放式终止。从旋律发展的材料上看,乐段的上句由级进式材料构成,又由于其小调背景,整个上句在旋律发展上呈现出一种迷离缠绵的状态,下句旋律发展则比上句清晰明朗,又加之其明亮的大调背景,使整个乐段的旋律发展由最初的迷离缠绵转为清晰、明朗,并以收束的状态终止。
  通常来说,8小节长度的音乐材料更多地被认为是一个乐句而非乐段,但在这里,笔者认为该音乐片段构成的是一个乐段,依据有四。一是该夜曲的速度Larghetto为稍缓慢的小广板,若是将第1~8小节划为一个乐句,而后第9~18小节为其平行乐句,二者共同构成的18小节平行乐段在小V板的速度下显然过长。二是在该乐段中,第1~4小节与第5~8小节的旋律风格截然不同,对比化程度很高。三是第4小节处的停顿感突出,乐句中少有这样的停顿。四是该乐段在第4小节处有向上句的平行大调D大调的调性转换,而通常在一个乐句中,特别是在作为起句的乐句中进行调性转换的情况并不常见,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将第1~8小节划分为一个乐段而非乐句。

nlc2022041113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786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