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柔性管理在本科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磊

  摘要:柔性管理理念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相契合,都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科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柔性管理模式,有助于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关怀与爱护促使学生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目前一些本科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学生处于被严格管束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将难以控制。因此,在本科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柔性管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柔性管理;本科;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0-0051-03
  近年来,我国公民受教育水平逐渐提升,大多数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相应的高等教育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学分制、自主择业制等措施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本科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高校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的缺陷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其缺乏创新性,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在开展本科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时,要积极转变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高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合理运用柔性管理模式,促使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有机结合,形成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这能有效提升本科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稳定开展。
  1 柔性管理概述
  1.1 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一种概念性管理模式,最早由西方经济管理学者提出,其与刚性管理是相对的概念。刚性管理是将规章制度作为重点,主要依靠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开展管理工作。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柔性管理刚好与之相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不断革新,柔性管理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柔性管理指的是以被管理主体为中心,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平等关系[1]。该管理模式能够营造宽容和谐的环境氛围,将被管理者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中。
  1.2 柔性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上,其不是依靠外力开展的,而是依靠解放天性和民主的管理模式,其能使每个人的内心得到解放,能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内在潜力和主动性,在确保他们心情畅快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创新发展,为个人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动力源泉。柔性管理模式不仅具备内在驱动性,而且还能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由此可见,柔性管理主要依靠被管理者的主观意志提升自身的约束力,进而自觉管理自身行为。
  第一,柔性管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柔性管理适合不同学院、不同系别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大学生可塑性比较强,而且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教育指导有重要联系,通过宽严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管理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刚性管理主要借助规章制度规范学生,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道德品质提升的目标。柔性管理主要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关系,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开展实践育人等,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柔性管理具有较强的感染性。柔性管理能在校园实践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强调以文育人,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在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能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运用柔性管理模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改善自身行为,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养。由此可,柔性管理的感染性极强,能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主动与管理者沟通和交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第三,柔性管理具有良好的体验性。这一点不管是在管理者还是学生身上,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高校管理人员,特别是辅导员,不仅要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为了将学生管理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可以运用柔性管理模式[2]。过去使用的刚性管理模式依靠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过于注重管理,忽略了服务,不在乎学生的心理感受,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实际管理效果不佳。而柔性管理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管理工作更容易得到认可,在管理中,管理者与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能够带给学生很好的体验,并且能显著提升管理成效。
  2 本科艺术类学生的特征
  2.1 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
  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本科艺术类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大信息网站,查阅想要的信息。此外,本科艺术类学生长时间接触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相对而言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非常敏捷,愿意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本科艺术类学生能够产生创新想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2.2 个性鲜明,感性认知丰富
  由于本科艺术类学生长时间进行艺术方面的学习,从事艺术创作,个性较为突出,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他们的独立意识也比较强。艺术方面的学习注重感性认知,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时要深刻体会作品的灵性,善于发掘艺术作品的元素,并与自身创新意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作品[3]。因此,本科艺术类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感性认知,拥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其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波动。

nlc2022041115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787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