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生态课程模式构建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博研 赵海英

  摘要:新一轮的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秉持生态课程模式的教学理念,引入、实施生态地理课堂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个性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加充分的资源,将教学与课堂生态化有机结合,形成多元的评价方式体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顺应个体发展规律,走好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是在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内涵结合地理教学实际状况进行剖析,以新时代核心素养为基本点出发,在此基础上研究生态课程模式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可行性、适应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中学地理;核心素养;生态课程
  
  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培养人才为教学目的,在素质教育普及的形式之下,要着重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使其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个人能力。针对中学地理教学模式,要积极培养有关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生态课程模式下,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科的精神魅力。在贯彻好生态教学理念后,研究教育者如何将此种课程形式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以及构建起生态课程模块。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地理生态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最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从传统的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的观念中脱离出来,明确人生前进方向,就其理论意义而言,从实证手段对地理“生态大课堂”地理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可将该领域的研究加以拓展;从新课程中如何进行中学地理教学以及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践并深入推广新课程的问题方面来探索地理教学,可以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1]。
  一、生态课堂
  (一)生态课堂内涵
  “生态”这一词汇最开始在生态学中出现,侧重于强调整个系统中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以及个体或集体功能上的统一,其中含有整体、系统、和谐共处、动态平衡之意。本文所研究的生态课程模式,即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课程问题,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关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课程问题,并尝试以生态的方式进行新型课程建构[2]。生态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有助于转换教师传统老套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的过程。另一方面,运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然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生活方式,作为学生精神思想的向导,同样促进了学生的“学”,在这种积极影响下,教育的双边活动得以连贯进行。从另一角度来看,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强调尊重学生,尊重、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学生多元的学习方式,使其不拘泥于书本上死板的内容。
  (二)生态课堂特点
  1.整体性
  单从生态的本身含义来讲,它是由生物及无机环境所构成的整体空间,整个结构中缺少了哪一成分都无法按照正常的规律进行运转。回归到生态课堂模式这一话题上,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可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中包含着教师、学生、课程、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互动等一些内部的信息交流都是一个整体的微观表现。生态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不同学科体系的整合,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即所谓的“整合理科”,政治、历史、地理整合成为“社会科”,音乐、体育、美术整合成为“艺术科”等,有些则表现为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比如政治的思想观念有很多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所以说这两个学科有着内容的整体性,还有我们所研究的地理学科有很多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都要通过物理、数学的思维来进行理性思考、研究问题。生态课程模式着重于形成和构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有机Y合,促使教学内容和文化内涵之间的整合。
  2.开放性与民主性
  生态课程是涉及自然环境领域、精神文化领域、社会个体领域(尤指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模式,重视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型管理方式,要将自然、文化、社会、学校、个体作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树立积极的开放意识。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密不可分,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和区域性,其可看作为一个以地球为整体的系统,这个整体以及其内部含有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等,各个子系统都不是封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持续不断地进行转化,这就导致地理事物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人们要通过开放性的思维去认知,同时生态课程还需向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开放,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充分具备开放性的特点,体现出促进每个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3.尊重生命与师生和谐
  生态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互相促进关系,教师不再彰显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不再是老师一味地传递知识、学生硬性地接受知识的过程,相反,课堂的氛围是十分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生不是老师的附属品,两者成为合作者的关系。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一部分教师在学生观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他们认为,教师既然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充当着领导者的作用,那么学生就要完全按着自己的思想、观念来学习、做事,然而现实表明,这种做法反而会使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课堂是体现学生生命价值的场所;师生的合作既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师生作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3]。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解个体的发展差异性,与学生保持平等互助的关系,弘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作风,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中学地理生态课堂模式的优势
  (一)使地理课堂教学氛围生机勃勃
  地理在高中学科范围内的学科属性是文、理相交叉的科目,与政治、历史这种纯文科性质的学科相比,地理不只侧重对各种知识点、概念的识记,而更强调的是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过程,将地理事物形象地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映像。而往往这种综合性质的学科会使严重偏科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加上有些老师上课习惯性将抽象知识刻板地传授给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将知识点模糊记忆,模块与模块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而反观这种全新的生态教学模式,尤其强调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进行分组协作,互动探讨,使每组内各个成员都参与到思考的过程,最后让每一个小组对探讨问题的结果进行汇总,教师再分别进行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活跃思维,让学生带动着课堂的节奏,通过这种生态课堂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又很好地保障了课堂的活跃气氛。

nlc202204121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797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