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状态下的教学质量改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鑫 贾九荣 张新蕾 朵开丽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列入生源范畴。自此,高职招生对象涵盖了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社会考生。生源多样导致学生组成更趋复杂,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差异给高职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基于目前高职生源多样化的背景,探索出“重思政、筑牢基础、突出应用、面向产业”的总体教学原则,在尊重学科规律的前提下,对不同生源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优化课程设计,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着鲜明的职业特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高职扩招人数达100万规模。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职扩招人数继续扩大至200万规模,高职招生对象涵盖了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社会考生(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生源多样导致学生组成更趋复杂,传统的教学单元按入学时间及专业进行划分,同一专业的教学单元、教学过程及内容基本相同,而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差异化致使学生接受知识、接受技能呈现显著差异,严重阻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基于目前高职生源多样化的背景,本文以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高职生源类型为例,开展教学质量的研究,探索出“重视思政、筑牢基础、突出应用、面向产业”的总体教学原则,在尊重学科规律的前提下,对不同生源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优化课程设计,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及学情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主要有: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高中生;二是通过分类考试招收的普高生;三是职教中心或中专毕业生;四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五是社会考生,包括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兴职业农民等。表1为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高职生源分类统计表。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高职扩招的号召,2019年,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社会扩招4654人,扩招学生人数居于陕西省同类院校前列。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扩招录取的社会考生身份特征统计见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退役军人占总扩招人数的56.8%,这也是为了提高退役军人的学历和技能,继续为国家、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2019年高职扩招学生的年龄分布见表3和图1所示。
通过表3和图1可以看出,30~39岁年龄段的社会考生最多,比例高达37%,这部分学生相对成熟,对改善生活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满足学生提升自我的需求。
2差异化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高职生源多样化,导致学生组成复杂、层次不齐、素质差异大,这给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由于起点不同、基础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年龄差距大等原因,致使他们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大部分课程中,必然会导致学生消化知识的程度和进度严重失衡。将所有学生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势必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互相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才成功。在掌握高职院校五类生源学情现状的基础上,采取“重视思政、筑牢基础、突出应用、面向产业”的总体教学原则,在尊重学科规律的前提下,对不同生源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差异化构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以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为例,给出差异化构建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9年招生人数统计如下表4所示。
根据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的招生人数统计可以得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共招收258人,其中,一类生源即参加高考录取的学生为41人,二类生源及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为6人,三类生源即职教或中专毕业录取的学生为12人,四类生源即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为37人,五类生源即社会扩招录取的学生为162人。
为了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兼顾学生管理,设置3个行政班级,即将一类、二类、三类生源合并设置为19建筑工程班,将四类生源设置为19建筑五年班,将五类生源设置为19建筑扩招班。但在课程安排上,五类生源各有侧重。
(1)对于19建筑工程班,在校学制均为三年,但因为集合了三类生源,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基础有所差异。按照国家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课程体系以岗位技能和职业要求的行动导向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而构建。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统筹安排。但一类生源、二类生源、三类生源的知识结构体系、心理素质、职业教育认同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一类生源,学习基础相对较好,但因为未能考入理想大学,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其次,对高职认同感相对较低。因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安排了“高职生职业心理”课程,主要包括高职院校教育的认同、职业自我的认同、职业文化认同等。这门课程有助于一类生源学生尽快走出高考过后低落的情绪,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高职教育认同感。
对于二类生源,由于参加分类考试,较一类生源更早接触高职教育,因此,二类生源往往能较快适应高职院校的环境。学校针对性地开设“高职生涯规划”课程,尽快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对于三类生源,因为从职教中心或中专院校进入高职,相对一类和二类生源,文化基础较差,但较早地接触了专业的基础知识。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对高职课程中较难接受的知识,开设部分衔接课程,同时对该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规范引导。
(2)对于19建筑五年班,因为学生刚从初中毕业,学生的自身习惯和自身能力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和基础教育。因此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旨在五年一贯制学生能筑牢基础,端正态度,树立崇高人生理想。
nlc2022041212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8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