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让计算理清法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香灵 杨玉才
摘要:数与代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新课标(2011年版)把计算能力列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地位的重要。但以往的教学只重视算法的指导而忽略了对算理的理解。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数形结合就成为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重要途径。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总结算法,并在多种算法中实现最优化。其中,多媒体的发展为数形结合提供了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
关键词:计算能力 直观形象 算理 算法 多媒体
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养。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为十大核心素养之一。教学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计算都离不开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对算法的掌握与应用,而现在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自己体会总结计算方法,忽略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呢?小学生以直观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数形结合的策略。
一、数形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枯燥的计算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的动手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体会到学习计算的乐趣。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以12+14为例,笔者让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2和14,再观察思考它们的和是多少。结合具体的图形,学生明白了原来是把看12成24,也就是要先通分再进行计算,在自己动手的活动中理解了算理,体验到动手操作的快乐,打心底里喜欢上计算。
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
数学中的概念、规律、性质等,都是运算的依据,而这些又都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是矛盾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让知识形成表象,为后续的逻辑思维加工创造条件。
例如,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有几瓶牛奶”(凑十法)时,用小棒代替牛奶,从5根小棒中拿出1根放到9根中去凑成了10,再加上剩下的4根,是14根。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怎样“凑十”。在后面的计算中,他们会主动先把其中一个数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下的数算出结果。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自我总结算法
算理是规律,是思维方式,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算?”算法是将思维过程简化并添加了人楣娑ǖ某绦虻牟僮鞑街瑁解决的是“怎样算?”学生理解了算理,不等于掌握了计算方法,所以,当学生理解算理之后,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例如,在教学23+42时,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3,然后在个位上拨2颗珠子,十位上拨4颗珠子,这样学生就理解了23+42的实质是把2个10、3个1与4个10、2个1合起来得到6个10、5个1,是65。学生在进行练习之后,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能相加,也就是个位只能和个位、十位只能和十位相加,这就理解了加法的算理。最后将计算过程写成竖式,形成算法:在进行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所以,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保证了计算的合法性;算法是算理的具体化,为计算提供了简便的操作方法。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四、发散思维,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进行算法优化
由于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计算时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只要学生的计算方法合理就应给予肯定,不要急着给学生灌输所谓最优算法,而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进而有步骤地优化、改进自己的算法,从而得到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在教学“7加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83页)时,笔者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计算。有的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有的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有的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7个图形,再画出6个,数出来是13个。有个别学生先伸出7根手指头,再接着往后数6个数,得到13。还有的学生利用前两节课学习的新知识,从6里面拿出3给7凑成10,10再加上3得到1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汇报,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拨和画图的方法速度慢,而且数要是大了不好操作。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体会到“凑十法”的简便,实现了算法的优化。紧接着,老师再组织一次口算比赛,让一、二组同学用“凑十法”计算,三、四组同学用其他方法,结果用“凑十法”的小组获胜。在事实面前,让同学们再次体会到“凑十法”的快捷。这样,学生就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体会到最优的算法,慢慢转变自己的方法,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五、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体验别样的数形结合
说到计算中的数形结合,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用图形把计算背后隐藏的思维过程直观化,以便于学生理解,这样想无可厚非。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及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数形结合有了更为多样的方式,特别是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算理,其效果也不是一般的画图所能媲美的。
例如在教学“包装的学问”时,如果按照教材的思路,先让学生讨论所有的包装方法并进行计算,然后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节约包装纸的方法,就会使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计算上,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相对减少。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有所发展,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思考:你准备怎样把这两盒糖果包装起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三种包装方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哪一种最节约包装纸?在学生争论最激烈的时候,把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计算一种包装方法需要的纸张,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合动态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每种包装方法的纸盒表面积就是两个糖果盒表面积的和,减去包装时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所以包装时相对的面越大就越节约包装纸。动态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空间感不强的学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算理是算法的保障。计算教学中,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齐换通.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9(14).
责任编辑:黄大灿
nlc202204151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8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