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智慧

  摘要:当前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这是信息爆炸量变产生质变的结果。高校学生对于大数据并不陌生,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就是大数据的制造者、传播者以及使用者,他们也是大数据的重要分析对象。随着大数据环境的不断成熟,网络思想也呈现出综合式发展态势。其中一些网络文化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可能会造成其产生行为偏差。大数据潮流既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考验。基于此,本文从大数据视角出发,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互联网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断结合,拓宽出许多新鲜领域不断促进了人们的生活发展。其中,这些新领域就包括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教育领域的结合,并逐渐在大学生中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各种复杂性的网络用语、网络团建、网络文化层出不穷,不断影响着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好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
  1.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元化
  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包含着社交活动、情景模拟、在线直播、网络教学等各类网络环境在内的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相对于传统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更具有创新性与渗透性,它打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由上至下”“枯燥乏味”的单一灌输模式,学生可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分享、讨论,在同类群体内找到归属感及理解接纳、进行情绪及压力的疏解,有助于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引导学生思想及价值观的正确走向[ 1 ]。加之大数据的精准推广传播,无形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点所在。
  2.量化教学成果
  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不明确,在评估教学成果时侧重于经验分析,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果往往主观性更强,结果更复s。而将大数据网络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为思政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思政工作者能够通过大数据网络获取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在收集同学们的思想问题、学习情况、行为能力等数据时进行比对分析、综合整理,然后提前预测下一步行动。如在大数据计算中,我们可以采集和观察学生们的生活情况、日常学习、课余活动等,通过大量的数据合成,组成一种数据模型,对学生们的思想状态进行观察研究,评估学生们是否出现异常行为,进而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让思想教育数字化,这也为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3.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大数据已经融入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社交、网络直播、网上购物、网络视频等视觉化信息层出不穷,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认识和发展在媒体中有选择地挑取信息。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的娱乐信息之所以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就是因为符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新奇特点、个性追求,最重要的是贴近实际,满足了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了抖音、B站、微博等具有高黏合度的新媒体平台,这些平台扩大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范围,依托这些平台,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信息当中,被大学生们所吸纳接受。同时将时政热点与思政内容结合传播,引入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网络方法,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新技术的应用存在局限性
  尽管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会带来新的机遇,但是我们还要警惕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过分的将大数据计算所得出的结论,单一的来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在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主客体的行为特点、思想状况进行分析了解,进而转化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大数据技术所提供的数据信息,而应将这些数据信息作为教学数据参考。[ 2 ]在高校的应用初期,教育主体对学生数据的采集和隐私保护是一件非常矛盾的现实问题。在实际情况中,对学生的数据采集,往往受限于技术的成熟程度和收集者的经验水平,即使有着严密的措施保障隐私,也很难做到对学生数据的完全保护。如果被不法分子和黑客破解和盗取数据,还存在着法律风险。
  2.高校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强
  大学生在互联网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思政工作者要达到教育目的,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清晰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提高对大数据的敏感度,掌握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担负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桥梁,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当前很多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他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课上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处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大数据的出现无疑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考验,思政工作者在面对庞大的数据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于是无奈继续沿用老办法,重走思政工作的老路。还有一些高校率先看清大数据对思政工作的积极作用,为了抢占先机,引进了大数据技术的相关人员来实操思政数据,在巨大的数据中只能提出少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造成了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
  3.大数据信息容易被忽视
  互联网大数据的突出特点就是海量的数据和不断更迭的信息内容,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很容易被淹没。目前各种新媒体平台都有着海量的数据和高聚集度的用户,学生们获取信息的范围更加多样,如当下的抖音、B站、微博等。大量的数据不断的拥挤在学生们的视野范围内,碎片知识、杂乱无章、浮而不实的信息给思政工作者开展网络教育增加了难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如何保护收集信息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数据信息与思政教育融合,正确发挥信息的价值是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难点之一;另一方面,大数据的特点所导致的信息快速更迭,如何避免新的信息淹没旧的信息,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长效性和实效性,是未来思政工作的重点。

nlc20220418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8632.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