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小组合作 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耿云

  摘 要:小组合作模式目前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其有效弥补了传统五步教学法的不足,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进行根本性改变。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中适时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14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48
   进入新时期后,社会对人才的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转变人才的培育模式。而小组合作模式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明确小组合作教学的应用意义,探索与重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实施,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的意义
   (一)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培养
   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而思考、讨论则会同时出现于合作过程中。由于小组成员具有差异化的思考角度,容易产生不同的意见,且很多小学生存在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不愿意迁就其他同学,进而形成分歧与矛盾。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带领小组成员深入讨论分歧问题,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与意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将会逐渐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
   为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学生既需要开展思考和讨论活动,又需要动手操作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得到逐步锻炼和提高。受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感受到乐趣。而通过动手操作类合作任务的设置,学生的双手可以得到解放,有助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学生多视角思考能力得到培养
   受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了固化的解题思路,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被限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先要独立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与小组成员交换彼此的思路和建议,在思维碰撞之中逐渐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还可以在聆听分享过程中获取更多的问题解决思路,学生的思维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创新意识得到逐步培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1.控制小组规模。小组规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若小组人数过多,将会直接减少组员的参与机会,甚至出现相互推脱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而若人数过少的话,将难以顺利解决部分难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综合考虑任务难易程度、班级学生人数等情况科学确定各个小组的人数。通常情况下,每组人数保持在4~6名左右。如果布置的合作任务具有较大挑战,也可对小组人数进行适当增加。同时,尽量设置奇数人数的小组,这样如果小组成员出现分歧,可利用举手表决形式快速解决分歧,促使小组合作的顺利推进得到保证。
   2.科学搭配成员。目前在小组成员搭配时,产生了多元化的搭配方法,如随机搭配、学生自主选择等。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差异化的优缺点,数学教师要结合小组合作的任务类型及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小组成员的搭配方法。就现阶段而言,分层次匹配方式应用较为广泛,本种方式充分体现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可满足不同能力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具体实践中,依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学习意愿等差异,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之后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随机挑选,组建相应规模的小组。在本种分组模式下,各个小组具有基本相当的实力,小组成员则具备梯度化的学习水平,能够将组员间的互帮互助作用发挥出来,促使各个成员皆可得到提高。需特别注意的是,划分过小组之后,需结合各个学生的成长情况,定期进行调整和变换。或结合具体的合作任务,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更换,能够对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促进差别化学习的开展。
   (二)科学布置学习任务
   在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W习任务的设计,其会对小组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一些教师所设计的合作任务由于科学性不足,导致小组成员选择独立探究,与其他成员间的交流、互动较少。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综合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学主题,科学设计与布置任务。通常来讲,合作学习任务要能够对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可将各个组员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且具有一定的讨论探究空间。在任务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方面。
   1.把握合作时机。小组合作虽然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不能够盲目实施与开展,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小组合作,方可以将小组合作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后,容易产生疲惫感,数学教师可适时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向双手上转移注意力。
   2.设计个性化任务。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着客观差异,在布置任务时,最为科学的方式是结合各个小组的学习风格确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但这一模式的实施难度较大,教师缺乏充沛的精力与充足的时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创新思路,从其他方面来设计个性化的任务。其中,设置开放性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能够为各个组员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组员结合自身能力、兴趣等自主完成具体化的小任务后,可顺利解决开放性的大任务,有助于发挥组员的积极性。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后,各个小组需向全班同学、教师汇报合作结果。教师要鼓励各个小组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呈现方式。如部分小组逻辑能力较强,可用数据来进行呈现;一些小组表演才能出众,可用节目进行展现等。

nlc2022042418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943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