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报业新生态与融合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崔保国 刘金河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报业经历了剧烈变化,既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也是传媒研究很好的学术田野。文章紧扣媒体融合发展的主题,从媒介形态、媒体业态、传媒生态、媒体动态等多维视角对过去五年来的报业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科学地把握报业研究的整体脉络,立体地描绘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多S认识中国报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报业 媒体融合 数字化 平台化 智能化 新型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2)4-090-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4.011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报业发生了剧烈变化,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国家媒体发展战略进入了全媒体传播阶段,报业的转型也从被动的媒体融合阶段走向更为主动、更有深度的全媒体建设阶段。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学术界的报业研究紧跟报业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发现。本研究围绕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主题,从媒介形态、媒体业态、传媒生态、媒体动态等多维视角对过去五年来的报业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科学地把握报业研究的整体脉络,立体地描绘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多维认识中国报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媒体融合是一场报业的自我革命
  2020年以来,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全面发力、深化改革、构建体系的新阶段,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就报业来说,中国报业从断崖式下滑进入融媒体发展新常态,从转型大潮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2020年,传统报刊的印数、总印张、广告量等业务指标仍处下降状态,但经营方式转型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即使受疫情影响,也有部分报刊的收入与利润等财务指标出现了增长。
  转型中的中国报业展示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政治家办报做得有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亮点,融合办报有特色,经济效益搞得好。但同时,报业依然面临严峻的经营转型以及社会功能再定位的挑战。
  唐绪军等曾在《中国报业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之路》一文中对中国报业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之路做了系统的梳理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报业的发展改革始终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伴而行,报业发展也是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报纸是改革开放的倡导者,中国报业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在进行自身的改革。
  报业本身的改革是过去十年来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媒体融合是新闻宣传战线一场前所未有的自我革命。[2]因此,报刊转型和媒体融合是近十年来学术界报刊研究最核心的主题。从报业转型到媒体融合再到全媒体,报业一直处于转型之中。朱鸿军认为,自2013年延续至今的这场媒体融合实质上是传统媒体迭代转型为新兴媒体的融合,鉴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质性差异,传统媒体融媒转型遭遇结构性困境,我国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建设必须走一条颠覆性创新之路。[3]
  近五年来出版的关于报业转型和媒体融合的著作,如张瑜烨和强月新的《媒介融合与报业体制变革》(2017)、吕尚彬等的《走向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国报业的转型之路》(2018)、梁国典的《基于报业转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2019)、秦祖智的《媒体融合路径研究――以中国报业为例》(2020)、朱江丽和蒋旭峰的《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2014―2018)》(2020)、张晋升的《变革与创新:中国报业转型的市场逻辑》(2020)、麦尚文的《媒体融合十年:全媒体融合传播的轨迹、理论与战略》(2021)等,对报业融合转型困境和逻辑的研究已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媒介形态变革是报业转型的基础
  数字化是报纸形态转变的首要形态,媒介形态变革是报业转型变革的微观基础。丁和根等认为,媒介的发展演化一直有其自身的进化逻辑,即对人性化的回归和对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适应。[4]我国报业集团的融合转型,一方面是要适应人与社会进行互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断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根据世界报业协会发布的《2020―2021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数字读者人数和收入一直在持续快速地增长,特别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二者分别上涨了36%、27%,44%的受访者认为,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5]数字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受众广泛,而真正做大规模、做大线上市场逐渐成为明朗的转型方向。但从近几年的学术研究来看,报纸数字化已不再是学术研究的主要话题,基于数字化形态进一步衍生了新的研究热点,如数字优先战略,[6]同时,一种基于数字化媒介形态累积式变化而浮现的新闻生产理论即数字新闻学新范式方兴未艾。[7]
  从技术上讲,数字化的核心在于数据化。报业数据化转型是传统报业向信息资源型报业转型的一个大趋势。陈昌凤主张从更深层次理解媒介形态的变革,数据化作为数据主义的核心机制,在网络化、数据化与云端化三个阶段推动了新闻业的数字化过程,促成了新闻业的结构性变革与功能性变革。她指出,数据主义的兴起及其计算思维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意识形态,为人们认识新闻传播业态的演进带来了新的契机,将全方位地影响人类的现在与未来。[8]
  郭全中提出,传统媒体在进行深度融合时,基本上都采用了所有的媒体形态,即实现了全态化融合。[9]宋建武则认为,全媒体主要不是指媒体种类的“全”,而是强调当前人类信息交互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性。我国媒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在实践中体现为主流媒体机构自身从原有的传统媒体形态向新兴媒体形态升级迭代,目前经历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过程,正在开始从面到体的跨越。未来以主流媒体自主可控的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其数据平台为内核、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基础的现代传播体系,将会通过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等社会运行体系的一体化,成为未来社会的数据总汇和运营枢纽。[10]强月新等强调用生态思维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形成生态系统思维、开放与前瞻思维、泛化思维、协同进化思维等几种直接作用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具体思维形式。[11]

nlc2022042618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972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