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陆虎年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小学生不仅需要以适应生活为目的而探究并应用数学知识,还应以学好数学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生活方法。文章由此展开,根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关注情境教学意义,对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组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策略展开研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旨在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思路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05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20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基础教育体制结构的不喔母铮其在社会生活与基础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在此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教育职责,建立为社会培养数学人才意识,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采取合理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质量。生活情境方法由此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师视线之内,并借助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被广泛运用在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因此,为更好地突出其运用意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对其运用方法展开更全面的研究。
一、生活情境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第一, 充分点燃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受年龄影响,小学生对于枯燥的学习活动往往难以提起兴趣,存在一定畏难心理,因而经常在数学课堂出现缺乏热情等消极学习表现,既阻碍了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将生活情境方法合理运用在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变此现状,充分点燃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教师将数学信息借助生活要素进行呈现,使学生可以直接调动生活经验认识数学,畏难情绪降低,对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产生好奇,由此增强学习热情,确保教学活动的展开与推进,确保教学质量获得提高。
第二,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相较于学习经验来说,小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当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讲解数学知识时,学生的生活思维被激发,能够更加主动地迁移生活经验探索数学。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无形中被更好地调动起来,保障了教学与学习效果。
第三, 充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想象力。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讲解数学知识,离不开对生活中数学形象的想象,进而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对其探究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数学知识大有助益。
二、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策略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生活氛围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心态的关键,教师若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定然能够消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感,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展开。而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教师对营造愉悦课堂氛围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他们更习惯于开门见山地向学生讲解知识,一味地认为想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保证课堂的严肃性。学生面对严肃的教师和学习环境产生紧张情绪,畏难感增强,不敢大胆思考数学问题,不敢在课堂主动围绕知识展开交流,学习效果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为了减少严肃课堂氛围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消极影响,教师首先应营造愉悦的课堂生活氛围,在课堂运用生活化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特别是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避免使用过多专业的数学语言,以生活中充满童真的语言、语气与其展开交流,并借助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装点课堂,降低其枯燥感、单一感[1]。轻松活泼的课堂生活化教学环境由此形成,学生在情境下形成愉悦的课程活动参与体验,提升学数学的愉悦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热情,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让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获得立足的空间。
(二)借助生活要素解析教材
保证教学与学习效果,使之满足课标要求,教与学均应紧密围绕教材展开,但小学生的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与教材内的抽象知识存在矛盾,导致其通常难以深入理解教材概念性、理论性知识,如“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等,造成了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要素解析教材内容,将生活实物带到课堂,借助实物说明、解释教材阐述的抽象数学概念。如针对上文所提知识点,将各种食品的包装袋带到课堂。学生在生活实物情境――包装袋内寻找克与千克的存在,发现其作用是表示包装袋内物品的重量,将抽象逻辑思考转化为直接、形象的逻辑思维,在符合自身逻辑思维习惯与特点的学习中准确解读教材知识点,实现高效学习。不过,由于在选择实物材料、构建生活情境时并未充分考虑学生喜好,在教师将实物生活要素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部分学生出现了对情境缺乏兴趣和探究欲的表现,使实物要素无法在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搜集能够体现教材数学信息的生活实物要素,并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信息搜集等能力得到提高,对其探究并应用数学知识存在一定帮助。
(三)构建具象直观的生活情境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免会接触一些平面或立体图形知识,但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空间思维能力,他们在面对此部分知识时经常会陷入思维误区,导致学习效果偏离预期。将生活情境方法运用在此教学环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生活要素构建具象且直观的生活情境有助于规避此问题,让学生在直观想象中理解图形、实现高效学习[2]。因此教师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之道,关注小学阶段平面、立体图形知识点,可以根据图形特征在生活中寻找对应形象,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智慧教学工具还原生活中的图形想象,形成直观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对图形展开多角度的观察,对情境内容展开具象思考,同时对与之相对的生活中的图形形象展开联想,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准确把握想象方向,直接发现并理解图形特征,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nlc2022051112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0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