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跨界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雪

  【摘要】 从本质方面讲,音乐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人类社会的高级艺术形式之一,体现着人类的精神境界与审美情趣,而音乐教学也将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就当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来看,由于其非主科的地位,无论从课时量还是学科关注度上,都并未得到师生的过多重视。尤其是步入初三或者是初三下学期之后,该学科在某些学校甚至会被取缔。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然而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音乐欣赏课难以发挥作用。显然,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升学科关注度,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并扭转负面化的教学局面,让音乐欣赏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更应当重视跨界融合教育带给师与生的诸多益处,并且,在反复实践与应用中开启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之路。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初中音乐 音乐欣赏 跨界融合
  引言:
  本文从“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角度,谈论初中音乐的教学之路。那么,何为跨界融合,顾名思义,需要教师超越其原有的学科界限,进行多元化教学。事实上,音乐作为一门生活的艺术,其在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都会融入较多的其他因素,因此,其教学从本身来讲便不能单纯地为了音乐教学而教学,否则将会陷入形式上的模式中,而失去音乐教学本身的含义。本文将从音乐欣赏课程的定义、“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音乐本质中的跨界融合以及多种融合渠道来探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深入挖掘“互联网+教育”这一时代背景下能够提供给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多重便利条件,在教师的反复探索与实践中,从根源上解决当下负面化的教学局面、提升音乐欣赏课的地位、端正教学态度、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在优化教学氛围的同时,实现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新面貌。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内涵分析
  在该话题展开具体研究之前,笔者认为需要对当下关于“音乐欣赏”的误解做出明确的分析并界定其含义。所谓“音乐欣赏”,从本质来看既不同于“听音乐”,也不同于“音乐鉴赏”。其主要通过学生听觉,或者采用其他的辅助手段来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精神层面的理解与体会,必要的会涉及乐谱、作曲家、作词、演唱者、创作背景等一系列音乐作品的基本内容。因为在教学中需要涉及以上内容,因此会被很多教师以为,“音乐欣赏”就等于“音乐鉴赏”。可殊不知,所谓“鉴赏”,包含“鉴”的成分。而真正的“鉴赏”,是基于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与分析能力之上的音乐作品历史与文化的品鉴,更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与判断能力的培养。而就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来看,主要还是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兴趣与审美能力、培养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政治理念以及尊重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思想。鉴于学生的认知程度,在这一课程学习中会涉及关于音乐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音乐文化的讲授等。相比之下,“听音乐”是一种娱乐与休闲活动,这一项活动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均可做到,甚至某些动物也可以做到,因为只需要调动起听觉系统便可以,显然是不等同于“音乐欣赏”的。然而,“音乐欣赏”属于心理与思维层次的活动,不仅需要“听音乐”,还需要借助自身的精神理念与知识储备,对其音乐体验与精神领悟进行多方面的表达与思辨等。而“音乐鉴赏”便是区别于“音乐欣赏”与“听音乐”更高层次的音乐品鉴与音乐评价。纵观“听音乐”、“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三者更像是一条轨迹上的不同站点,越往远处的站点,越会触及音乐本质且全面的内容。
  回归到初中音乐欣赏课程之中,该课程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做好一定的分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围绕“音乐欣赏”的内容来展开教学设计,并将“欣赏”贯穿整个教学流程,这一点区别于简单的“听音乐”,却又不及“鉴赏”。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教学优势,展开多媒体教学,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与不同层次的体验,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音乐欣赏课程应当传递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性与生动性内容,立足于教材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与目标设定中,以提示、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欣赏课程中获取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与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二、“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分析
  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教学也同其他学科一致,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展开教学活动与检验教学成果等。借助“互联网+教育”,可以在以上几个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明确教学目标之时,教师可以主动搜索现下最前沿的教学目标要求,时刻保持获取最新数据的教学状态,让教学不仅停留于n本以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丰富多样性,选择适合本班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教学效果;在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室的硬件设施,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通过对学生听觉与视觉的多方位刺激,扩大教学带来的影响力,实现音乐作品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检验教学成果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创造新型的考试方式,以互联网数据(优盘存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实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
  从整体上来看,音乐教师在欣赏课程教学中应当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围绕新课标指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学生感受,引导学生探索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深层次内涵。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整体教学环节中,“互联网+教育”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三、从音乐本质看跨界融合
  正如上说所言,音乐并非是孤立于其他内容而单独存在的一门学科,无论是汉族音乐作品,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思想潮流等,若将音乐看做是多门学科的大融合也不假。从入选初中音乐教材的诸多作品中来看,无一例外且参差不齐地体现出上述内容。音乐本质尚且如此,那么,音乐欣赏课程中所涉及的音乐作品更应当如此。初中音乐的教师团队从原则上来讲均是科班出身,对于这一群体而言,传授音乐知识并非难事,掌握前沿领域的音乐新知并讲授于学生亦是如此。而站在初中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且理解能力尚不及成人。因此,有必要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通过日常的音乐学习可以做到最大化的知识涉猎,实现不同学科的高度融合,而这一点亦需要“互联网+教育”的促进。跨界融合是学科本质所致,亦是时代教育使然。

nlc202205111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103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