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苏州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晨郁

  【摘 要】传统制造业与现代互联网融合发展衍生了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发展和优化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科技、智能产业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其生产方式为粗放型,企业科技值不高,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集约型企业转型,实现产业链的迁移和生产结构的转型非常必要。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和共享模式降低企业信息获取和科研创新的成本和难度,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链迁移。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苏州;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2)02-0013-03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1]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中国经济正经历由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中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借助工业互联网的优势进行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并淘汰低效的传统模式迫在眉睫。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创新,是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复杂多变的新形势给中小企业造成了缺订单、能力不足、管理弱、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提升中小企业对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为中小企业解决产业升级难、人才供给难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2]。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政策。
  2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苏州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2.1.1 苏州工业互联网法规与政策
  苏州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领域。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劳动力优势丧失,导致人力成本上升,从而催生了智能制造的需求,这种需求又迫使制造业向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苏州市政府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新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于2018年印发了《苏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2019年,苏州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个、特色基地2家,启动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3]。2020年6月,苏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并召开了苏州市工业互联网推进大会,要全面打造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让“工业互联网看苏州”成为共识。工业互联网在传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2 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
  为了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苏州集聚了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和云服务商,可以为工业互联网各个行业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2019年,苏州在建投运的重点平台有20多家,参与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的企业有100多家行业重点企业。在2020年苏州市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大会中,苏州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十大创新平台”和“十大最佳实践名单”。创新平台包括慧工云IN3制造运营平台、博众TSAMO云平台、紫光UNI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赛迪灵犀智能制造诊断评价服务平台等。实践企业来自纺织行业、电梯行业、电子行业、光伏行业、冷链行业等。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而且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缺乏资金和资源的支持。有了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可以低成本引入较为成熟的智能制造方案。
  2.1.3 工业互联网推动苏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运营仍然以传统方式进行,自动化程度低,以人工管理为主。自身转型成本和资金流及人才储备的欠缺使得中小企业对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缺乏信心。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同行业的一些大企业已经有成熟的系统,中小企业可以付费使用。这不仅使中小企业减少了硬件和人员投入,也减少了软件系统的开发、y试和运维成本,降低了中小企业转型的门槛。工业互联网下的“预测型制造”要求对生产流程和产品研发过程进行智能化升级,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向外拓展发展空间,实现需求到设计再到生产的企业转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同时,工业互联网的搭建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数据共享,整合企业生产运营数据,有效利用企业生产资源,减少成本浪费。
  2.2 面临挑战
  在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支持下,苏州许多中小企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经营业绩,但龙头企业占比较少,难以带动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创新投入不足;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认知需求不同,缺乏懂得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等。以上问题不容忽视,技术转型升级及智能化发展仍面临挑战。
  2.2.1 认知需求不同
  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认识存在不同,大多数企业对数据上云有不少顾虑,实现工业互联网还需要有效的互联网安全制度,维护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网络信任至关重要。36%的企业认为需要数据云化,以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28%的企业认为数据上云必要性不大,内网应用已经足够。25%的企业认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逐步实现数据云化。19%的企业认为机密数据不上云,非机密数据可以上云。10%的企业认为上云安全度不高,不予以考虑,依然沿用保守方式把数据放在企业的内网上。
  2.2.2 平台发展不一
  工业互联网通过数字技术对制造工业的设备、流程、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效率,增加产能。但是,工业互联网远比消费互联网沉重繁杂,工业所涉及的行业范畴广阔,专业性、复杂性较高,细分垂直领域复杂。工业数据不仅涉及安全,更是企业的财富,因此工业企业对数据上云更加谨慎。因此,当前工业互联网的重心还局限在企业内网的搭建,后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的服务能力:既要解决工厂的内部生产升级,又要兼顾生产之后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展。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成长周期,中小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慎重考虑,寻找比较成熟的平台。

nlc2022051314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126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