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晚清民国报刊所见《长生殿》文献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嘉怡 赵书妍

  摘要:作为清初优秀戏曲,《长生殿》备受学者的重视。晚清民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由于其独特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这一时期的《长生殿》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晚清民国报刊中保存的有关《长生殿》的文献资料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包括专论类文献、文学赏析类文献、改编类文献、演出类文献四类。不仅对于探讨《长生殿》的接受史具有重要意义,还为近代报刊文献研究提供了新素材和新视角。
  关键词:晚清民国 报刊 《长生殿》 洪N 接受史
  清初洪N的传奇《长生殿》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描写,反映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社会生活。在晚清民国时期,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出现了一大批兼具国学基础和西学视野的学者,他们将《长生殿》置于关注焦点之下。胡适先生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和郑振铎先生的《世界文库第一集目录》中都有《长生殿》的身影,可见其备受学者重视。清末民国的学者们以《长生殿》为研究对象,以报刊为媒介,发表了许多考证严谨的学术论著、闲情逸致的文学随笔等。但这些文献并没有得到当今学界的广泛重视,关注者只有寥寥几人。在当代学者的研究中,朱锦华的《〈长生殿〉演出史研究》阐述了《长生殿》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以及与各地特色剧种的相互影响,李晓的《二十世纪的〈长生殿〉研究》对晚清民国时期的研究史有所涉及,同时指出其缺少文学研究的缺陷,但以上二家对报刊等媒介涉及较少。晚清民国报刊中保留有丰富的相关文献,以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为例,已整理编目的有134篇,作者包括梁启超、胡适、郑振铎、吴梅、俞樾、沈祖钡妊术大家,可分为专论类文献、文学赏析类文献、改编类文献、演出类文献四种类型。
  一、专论类(一)创作思想探究《长生殿》以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线索展现了家国兴亡,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和劝惩意图。晚清民
  国的学者们注意到了洪N在创作时赋予作品的这种双重意蕴。庞树柏先生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发表如下观点:“虽荒煤断简,实一代亡国信史也。曲本有杂剧传奇之分,传奇以写实事为佳,咏史尤妙。此《桃花扇》与《长生殿》之所以千古也。”吴兴华则认为《长生殿》最重要的不是二人的爱情故事,那只是借用的工具,主要表达的是喜忧的交错,这二者又是此起彼落、变幻无常、无穷无尽的。梁品如从洪N自序“借天宝遗事”“垂戒来世,意即寓焉”出发,表明其创作目的非专咏唐代之事,认为《长生殿》含有隐射当朝统治者的意味。这些学者都认识到由于李、杨二人爱情的复杂性,《长生殿》在描写二人情感的同时也绘制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但也有部分学者将焦点集中在写情这一方面,抓住了洪N所说的“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汪静之正是如此,他提出了“感情是诗歌的呼吸”“感情是诗歌最重要的元素”等主张,并将《长生殿》作为例证加以讨论。
  (二)故事源流
  最早将李、杨爱情故事带入文学园地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洪N《长生殿》的诞生也受其影响。晚清民国的学者们对此没有太大的争议,不少人分析了《长生殿》与之前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关联。钱进方认为《长生殿》的本事为《长恨歌传》,后者的创作得益于《长恨歌》,而明皇游月宫的剧情可见于《龙城录》《唐逸史》《明皇杂录》和《开元传记》等文献。蒋瑞藻指出:“《长生殿》乃本《长恨歌》,故读《长生殿》者,必读《长恨歌》。《长恨歌》有陈鸿所作《长恨歌传》,读《长恨歌》者,亦须读《长恨歌传》也。”还有学者认为《长生殿》与元人白朴的《梧桐雨》关联甚广。陈竺同认为《梧桐雨》为《长生殿》之母;偶然也指出《长生殿》“以元人曲为蓝本”,所谓“元人曲”即指《梧桐雨》;胡适认为《梧桐雨》在叙事方面相对简洁,但在写情方面不如《长生殿》,尤其后者《弹词》一出借李龟年之口写出兴亡之感,实为动人;俞平伯批评《长生殿》在《梧桐雨》的基础上对于实情不清的地方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如二者都对杨贵妃之死使用虚笔,其原因自然是对此缺少考证难成定论。
  (三)人物形象探究
  晚清民国时的学者们将评点的核心集中在杨贵妃身上,抒发自己心中所感。对于《长生殿》中女主人公杨贵妃的评价,学者们的态度主要可以分为批判和肯定两类。一些学者仍将杨贵妃定义为祸国妖妃。胡水波虽然将唐明皇定为昏君,但也认为他是由于宠爱杨贵妃才酿成了安史之乱;俞大s将杨贵妃看作唐玄宗的附庸,认为没有唐玄宗,就绝不会有对杨贵妃的记载;黎明则认为杨贵妃并未对唐玄宗付出真心,她只不过运用种种手段,得到后者的宠爱,从而把持着一切。但也有学者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称赞杨贵妃的优秀品德。赵昂云赞美杨贵妃在“辗转蛾眉马前死”时的刚烈;光绪三十四年(1908)《月月小说》刊登了一篇佚名诗歌,诗中“承恩不及负恩真,只是江山误美人”点出了杨贵妃之死乃是为国捐躯。无独有偶,另一位诗人黄佩莲将杨贵妃的丧命归结于“为护国”。这两首诗都未细写“马嵬之变”,也没有将“马嵬之变”怪罪于杨玉环,体现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之下,学者们对杨贵妃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也是晚清民国思想进步的表现。
  二、文学赏析类
  《长生殿》在刚问世时就流传广泛,布满天下,深受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喜爱。晚清民国时期,《长生殿》依然备受关注,学者们对《长生殿》的赏析也从未停止。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的曲W大师吴梅在分析曲牌押韵时,以《长生殿》中《看袜》等出每支换韵、《陷关》等出有换韵有不换韵,作为小出可以不受曲牌押韵拘束的例证。抱工肯定了《长生殿》不同于往日的“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追求大团圆,奸臣全被杀光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选取唐明皇和杨贵妃这二位宫闱内部、闻之者较少的人物,且全篇叙述不冗长,内容紧凑,是以故事动人。宫崎来城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发表的《论中国之传奇》中赞《长生殿》行文填词之间或用虚笔,或用反笔,或用侧笔,或用闲笔,将忠奸事迹、男女爱情,随手写来,惟妙惟肖。汪倜然认为《长生殿》是明代中后期传奇日趋典雅的明证。此外,陈钟凡赞美《长生殿》描写沉痛,尽情发挥,痛快淋漓。

nlc20220513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130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