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绰号的俄译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斌斌
摘要:《红楼梦》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书中人物绰号众多,且皆有一定的隐喻含义,是考证人物的重要线索,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搜集了1958年版俄译本《红楼梦》中的人物绰号,经仔细研究提取了直译、意译、换译、增译四种翻译策略,逐一展开分析,指出俄译本中绰号翻译的不足之处,对文化空缺现象进行适当补偿,吸收并提出创新性翻译策略,极力还原人物称谓语中的隐喻含义,促进俄译本《红楼梦》的完善,为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翻译策略 绰号 《红楼梦》 俄译本
绰号,又称诨号、外号,通常是根据某个人或群体的特点,给他们取一个有代表性的、非正式的名字或称谓。绰号带有浓重的个性标记和感情色彩,比起姓名,绰号可以令他人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扛鼎之作,书中人物众多,称谓繁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绰号,甚至一人有多个绰号,而每个绰号除了展示人物形象外,还具有深刻的隐喻含义。但碍于国家间存在文化鸿沟,在此条件下很难实现翻译功能对等,这也成为翻译的一大障碍。1958年由苏联汉学家В.А.Панасюк所译的俄译本《红楼梦》出版(诗词部分由Л.Н.Меньшков所译),并于1995年发行了重译版(诗词部分由И.С.Голубев所译),这两个版本堪称翻译界的典范之作,但对于其中一些人物绰号的翻译仍有疏漏之处。本文通过对比1958年俄译本《红楼梦》及《红楼梦》原文中的人物绰号研究其翻译方法,分析共性特征,对翻译策略进行了细化与补充,旨在完善俄译本《红楼梦》的同时,削弱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壁垒。
一、《红楼梦》俄译人物绰号的翻译策略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翻译教程》第五章中总结了13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其中包括字对字的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等。考察他对上述各个不同翻译方法所给出的定义,可以将这些翻译方法的共同点归纳为:在确定一个固定翻译单位(如词素、语法结构、语境意义等)的基础上,“复制”出原文的意义。“翻译方法是与整个文本相关联的”,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翻译方法,而是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所以俄译本中对《红楼梦》人物绰号的翻译也运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翻译方法等同于“翻译策略”,只是后者在翻译研究中使用更为普遍,故下文以“翻译策略”论之。经分析,俄译本《红楼梦》中翻译人物绰号时运用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换译及增译四种。
(一)直译
直译是最常用的翻译策略,因为它体现了忠实原文的原则,也就是符合“信、达、雅”中占据首位的“信”,因此直译的信度是所有翻译策略中最高的。除此之外,直译也是最简捷的翻译策略,因为只要按照字面翻译,不需要过多的理解,即能较为准确地达到近似等值效果。比如“刘铁嘴”中的“铁嘴”,译为“ЛюЖелезныи? рот”,符合中文人名的俄语表达形式。其中“Железныи? рот”直译过来就是“铁一般的嘴”,符合刘铁嘴作为算命先生能说会道的特点。在俄语绰号的构词法中,存在“名+绰号”或“绰号+姓/名”的形式,如基辅大公Юрии?Владимирович因为其强大的野心和好战的本性而被称为Юрии?Долгорукии?(长臂尤里),因此绰号符合俄语绰号的特点,自然也更能被俄罗斯读者理解与接纳。
(二)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要求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不拘泥于原文结构形式与修辞手法。意译的好处在于歧义少,使译文更接近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及表达方式,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俄译本中将“王短腿”意译为“Ван Коротышка”,其中“Коротышка”指“矮个子的人”,“王短腿”就是在形容他“矮”,译者将“短腿”这一局部特征扩大至整体,抓住绰号的核心意思,将该绰号指代的特征简捷明了地表现了出来。
“天聋”和“地哑”是道教神话中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意为“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以免泄露天机,而实际上二人并非真正的“聋”和“哑”。王熙凤拿这两个称号比喻林之孝夫妻,意在强调“聋”“哑”二字,说明他们平时本分做事,沉默寡言。俄译本将其意译为“Он глух,как небо,а она нема,как земля”,如实地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没有造成歧义。
(三)换译
考虑到中俄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词语无法一一对应,因此译者必须极力寻找同等功能或近似的词语代替,这样才能使读者易于理解。俄译本中部分绰号运用了换译,例如“禄蠹”,指窃食俸禄的蛀虫,喻指贪求官位俸禄的人。俄译本译为“книжныи? червь”,回译过来的意思是“书虫”,当然加引号之后,其意思并非仅停留在表面,内在性质已经不言而喻。这说明“书虫”并不是真的求学问求真知,更多的是为仕途,汉语与俄语的意义基本一致,俄语读者比较容易获得与汉语读者相似的联想感受。
第五十五回下人将王熙凤比作“巡海夜叉”,将李纨、宝钗、探春比作“镇山太岁”以此表达对她们的不满。其中“夜叉”是梵语,是“Yaksa”的译音,俄语音译为“Якша”。“夜叉”原是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民间常用来形容丑恶凶狠之人,这里翻译成“дьявол”(魔鬼),体现不赞的语气。“太岁”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镇山太岁”指强横凶恶之人,这里翻译成“демона”(恶魔)。二者虽然都有“恶魔、魔鬼”的意思,但语义程度稍有不同,“дьявол”的贬低色彩要更浓厚,仅这二者的区别便可使读者一目了然地认识到王熙凤比后三人更凶狠,下人对王熙凤的愤恨要多于
后三人。
(四)增译
虽然翻译的原则之一是译者不应对原文的内容随意增添或缩减,但是有时为了读者能够通晓文意,不得不根据上下文做出增减。在俄译本《红楼梦》中,部分绰号采取了增译的翻译策略。
如探春的绰号“玫瑰花”,原文解释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侧面表现出探春容貌姣好但性子直烈,自我保护欲强。俄译本译为“роза мэи?гуи?”,“роза”既有“玫瑰”之意,也泛指玫瑰所属的“蔷薇科”,概念可大可小。但原文特指玫瑰花,译者匠心独运,特意在之后加上“玫瑰”的音译“мэи?гуи?”,以确指事物,力求表述准确。在进行增译时,译者也考虑到了所增选词的
nlc2022051616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1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