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视角的课堂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慧 陈凤臻 吴琼
摘 要: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中学地理教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途径。本文选取新人教版“地球的历史”一课,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探究活动,教学设计着眼正确的宇宙观、区域性、实践性和综合分析等教学内容挖掘,同时针对中学生特点适当渗透趣味性,以此探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乡土地理;核心素养;地球的历史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04-0023-04
1 引言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指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综合思维是指运用综合的观点来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是指运用空间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地理核心素养是仅通过地理学习与掌握知识才能习得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乡土地理在《地理学辞典》中的解释为一定范围的综合地理,其研究范围可以大到一个省、市或地区,小到一个县、区、乡[3]。乡土地理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乡土地理教学是借助学生熟悉或周围的地理环境,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学生通过与自身生活环境相联系,既能对地理知识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及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
本文选择新人教版必修1“地球的历史”一课,以赤峰市宁城道虎沟古生物化石保护馆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将赤峰地区的乡土地理与地理课程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2 教学设计
2.1 课标分解
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地理学习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经过地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预期学习目标,而不是平时教学中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因此正确分解课标是把握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关键。只有通过分解,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只有合理地分解,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标准[4]。地理课标分解读是将宏观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微观的、易实现的学习目标,即由难变易、由深变浅。完整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作、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实际上就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拆分或组合概括性的内容标准,补充为完整学习目标的过程[5]。
本节课的课标表述为“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其行为条件是“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行为动作是“简要描述”,行为程度是“地球的演化过程”,属于认知目标的了解水平。通过对四要素的分析,可知道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使用地质年代资料用文字或语言说出地球的演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以及地理思维;第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和地理综合思维,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2 教材分析
地理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地反映地理学科知识的教学用书,是地理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6]。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是基于地理教材整体分析的进一步细读教材,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吸收及掌握,将教材内容按照知识构成、重难点、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使教师自身能够熟练运用教材,最终完成教学目标[7]。
必修1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开篇,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石。该版块内容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用地理思维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本节课是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课改之后新增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后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承载着一切人类活动,人类应该遵循、顺应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的同时能够用地理综合思维从整体看待地理区域,提升学生自身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在本节课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可帮助学生在课堂快速把握和理解知识。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引导学生从大气、海陆位置、植物、动物的四个演变过程学习地质年代表,既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读图识表、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认识区域自然环境、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能力,如图1所示。
2.3 W情分析
朱熹集注引张敬夫(颍┰唬骸笆ト酥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要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就是要进行学情分析,正确认识和了解学生[8]。学情分析就是学生的群体学习环境、个体心理特征、学习背景、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思考方式等影响其学习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将学情分析贯彻到课前的教学设计、课中教学策略的调整与生成、课后的教学反思与评估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考虑学生的“已知”“能知”“想知”“需知”“未知”等各方面的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教学成效[9]。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阶段一个重要时期,该阶段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思维方式较之前转变较大,更多的是在抽象思维方面的改变。因此对于地理学科而言,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地理图表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基础地理知识和素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笔者针对赤峰地区高中生的情况选取了宁城道虎沟古生物化石保护馆作为教学背景,使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增添熟悉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是地理,认识到身边充满了地理知识。
nlc202205171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1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