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颖怡
摘 要:核心素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新引领,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这个新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对此,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文章基于核心素养,提出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路径: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新型方法、创设参与机会、完善教学评价。以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使音乐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彰显和发挥。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有效性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
S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颁布,各个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则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大方面。其中,审美感知是指要始终以审美为核心,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和了解获得美的陶冶和润泽;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创编等进行实践和创造,提升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喜欢音乐打好基础;文化理解则是指要正确看待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现象,包含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对此学生要尊重和珍视,并主动学习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之前基础音乐教育三维目标的深化,表现出了整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核心素养提出后,便成为小学音乐教育总目标和总引领。
二、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由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组成。即单位时间内效率和效果的结合情况,两者是一个整体。具体到音乐教学而言,如果一节课内教师备课充分,方法得当,学生态度积极,师生双方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实现了教学目标,就是有效性较高的表现;反之,如果教师备课随意,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无精打采,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则是有效性较低的表现。因此有效性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三、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科学教学理念为前提。具体而言,就是对核心素养本身的理解和认知。包含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取怎样的方式和路径等。作为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的新目标,核心素养从音乐教育的本质规律出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是一种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调整和变革实现这项新要求。以教学目标为例,受到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础音乐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是不是唱熟了一首歌、是否记住了几位音乐家的名字和作品等作为标准,这无法发挥音乐学科价值。对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就可以看出,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主动表现和创造才是音乐教育的真谛。因此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设计者,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要认识到自身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要素,明确其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主动朝着核心素养的要求靠拢。同时教师也要对照自身在文化修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完善,方能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有效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用新型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怎样教的方法策略。以往,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讲述法和示范法。讲述法运用于一些知识的讲解中,示范法则与用于一些技能的掌握中。这两种方法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但是因为没有充分关照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所以有效性十分有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将一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如对话式教学法。这就是一种尤其适用于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因为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特点,在一些欣赏和创作活动中没有严格意义的对错之分。与简单的答案相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话式教学法主张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不以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说,再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针对性补充,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感和重视感,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地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又如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普遍有着较强的探索欲望,如果教师给学生多提供一些探索的机会,则一定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任务,让他们独自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既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升教学效率。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向下,及时将一些灵活有效的方法运用于教学中。
(三)创设参与机会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素质和能力,仅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养成。只有让学生主动思考、实践和创造,才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在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切题的教学情境。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着详细的内容,这个内容呈现越全面,学生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对此需要教师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尽可能呈现作品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其次要鼓励学生与作品进行互动,激发学生产生表达和表演的欲望。比如在《只怕不抵抗》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红军战士,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再次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合作是当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很多音乐知识的获得和音乐活动的开展,也需要以合作的形式进行,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比如针对一首新曲目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中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演唱,有的负责演奏,每个人各负其责,同时又是一个整体,在竞争与合作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在学生全面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参与的帮助者、合作者,在全程观察的同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从源头上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审视、评判和思考,具有诊断、导向和激励的作用。特别是核心素养提出后,教学评价的方向和标准也更加明确,那就是看是否有效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以往,该环节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评价者一般以教师为主,多采用量化制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所以,需要完善教学评价。首先,在评价主体上,要加入学生自评这个环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次自我评价的机会,引导他们说出获得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等,并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其次,在评价方式上,不能再采用单一的量化制评价,因为分数并不是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反应,而且如果分数与学生的预想有出入,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采用更多的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成长记录袋,按期填写学生的每一个时间段的表现,并作为总成绩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以表演、创作的形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最后,则要把握住评价的最终目的和总体原则。之所以进行评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学评价要始终以这两点为前提并围绕这两点展开,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世纪以来,基础音乐教育曾进行多次教学改革,其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让基础音乐教育更加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彰显学科特点,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的提升。此次核心素养的提出便是对以往教学理念和目标的延展与深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有效性”这个关键点,全面、高效地朝着核心素养靠近,并最终实现新目标,促使小学音乐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珍培.核心素养视角下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9(20).
[2]张曼丽.过程性评价在中学音乐教学评价中的运用[J].参花(下),2020(10).
[3]徐凤完.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0(34).
[4]刘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
nlc2022051717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1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