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技术美学的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孔非凡 许传宏

  摘要:如何通过技术打破传统非遗博物馆展示的桎梏,并把握技术介入非遗展示的度,是非遗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技术美学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与必要性,并从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四个角度出发,对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提出合理的设计策略。技术美学理论下的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已经呈现出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趋势,未来非遗博物馆展陈空间的设计将在技术美学的审美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技术美学;技术美;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04
  0 引言
  现代展示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技术的介入使展示设计呈现出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技术的过度堆叠导致展示设计缺乏丰富的内容和深层次的内涵;二是技术缺乏使人们深入了解社会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没有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现代很多非遗博物馆的展示空间都存在缺少展示技术及合理运用技术的问题,从技术美学理论出发,对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为非遗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变革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1 技术美学与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
  1.1 技术美学的溯源与沿革
  技术美学滥觞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人文主义兴起,科学技术蓬勃发展,艺术与技术经历了分手――联结――分手的过程。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艺术与技术更加分离,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美”的问题,劳动美学、生产美学等概念被提出[1]。19世纪的英国建筑师威廉・莫里斯被认为是最早的技术美学思想先驱,他在《乌有乡的消息》中设想一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共产共享的社会[2]。1893年法国美学家保罗・苏里奥在《艺术的启发》中指出技术美的存在,随后在《理性美》中提到技术美包含功能美。1919年德国包豪斯成立,它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作为设计教育的首要目标,这对技术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战前后,大量的技术被用于工业生产,社会开始关注产品中的美学因素。“工业美学”和“迪扎因”的产生使技术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开始发展。20世纪50年代,捷克设计师佩特尔・图奇内明确提出了“技术美学”的概念。1957年日内瓦成立了“国际技术美学协会”,技术美学正式走向全世界。60年代,技术美学传入我国。80年代国内掀起了技术美学热,钱学森、徐恒醇等一批学者开始了技术美学的研究。如今,技术美学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2 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职能与内涵
  博物馆作为传承民族历史与地域文化的场所,对一个民族自我身份的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3]。博物馆通过塑造来产生文化,这种塑造的过程就是阐释与传播的过程。大众对博物馆特定时间或空间维度交叉下的展示空间进行体验、思考,并获取较为完善的展品信息和内涵。霍普・格林希尔说:“在现代社会,博物馆的功能在于研究并说明艺术品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增进物品和人的相互关系。”[4]当非遗成为博物馆的塑造对象,其展示的不只是非遗和非遗精神,它更多承载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对社会整体的价值期望。
  目前我国的非遗博物馆仍以实物展示为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对非遗内涵认识不足。传统的实物展示不仅会弱化非遗原本的功能,还会使其生存原貌遭到破坏。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非遗都在参与人们的生活,因此它需要被自然地保护与传承。非遗博物馆使用活态化的展示方式向社会阐释非遗存在的价值及其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连接空间与历史文化激发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引发社会对非遗的关注与保护[5]。因此,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简单定义为实物展示,特别是现代技术的介入,非遗更多是以实物结合虚拟的形式展现。
  1.3 技术美学研究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两者构成要素的本质相同。技术美学是由科学原理、技术手段所创造的体现艺术规律和审美价值的应用学科,是技术与美学的融合,包含功能、形式、技术等内容[6]。而现代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主要为非遗实物和非遗精神的展示,其正是以技术介入为导向,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表现的艺术形式,包含空间布局、结构材料、数字技术与活态展示等内容[7]。
  其次,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围绕“人”这个对象展开。技术美学的产生、发展归结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8]。同时,技术美学还对社会生产实践中技术非人性的一面进行遏制,它从艺术规律和审美价值的角度出发,引领社会审美朝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当非遗成为博物馆展示的主体时,其信息传播的两个终端也是“人”。一方面,非遗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与之密切联系。另一方面,现代非遗博物馆的设计都是以参观群体为中心,通过满足群体需求,构建文化认同、交流分享的展示空间来激发社会对非遗的热情。
  最后,从技术美学的理论角度探讨现代非遗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是时代的命题。由于数字化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热度升温,人们开始关注技术美学在展示设计领域的应用。技术美学研究的是人造产品,而现代的非遗博物馆正是人类审美下的产物。技术美学的应用既改善了非遗展示的环境,还为参观群体创造了合适的参观条件。技术美学指导的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不仅是现代技术成果的崭新呈现,更是社会发展与历史结合的趋势体现[9]。
  2 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技术美学要求
  技术美学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现代设计美学最新审美形态的展现。提到非遗博物馆,缺乏真实感、互动少、体验差等声音不绝于耳。策展人从技术美学的角度出发能综合考虑博物馆空间的各项性能,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具审美性的展示环境。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技术美学要求概括为以下四点。
  2.1 技术美
  技术美作为技术美学的最高标准,它站在非二元对立的立场上承认技术与美学之间融合而富有变化的关系,为技术美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技术之美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自身具有审美价值;二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营造了美感。非遗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技术美是一种人造美,它追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使人的活动在整个空间中更加舒适协调[10]。空间布局、色彩照明、形状材料等都是技术美的内容。现代技术革新了传统非遗博物馆的展示设,使之呈现技术化的特征。除去技术带来的展示优势,设计还应消解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并平衡技术手段和艺术形式。归根结底,非遗博物馆中的展示技术仍是以理解和欣赏非遗为目的,技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美学。

nlc202205301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240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