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L波段雷达探空的逆温特征统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崔世锋,阳小群,顾卫,邱年

  摘要 利用L波段探空雷达数据,分析了安庆2011―2020年逆温基本特征。结果表明,08:00、20:00逆温层平均出现的层数分别为1.9、1.5层,发生的频率分别为85.4%、79.7%。接地逆温发生的频率低于脱地逆温。统计期间内逆温出现的频率呈缓慢上升趋势。接地逆温层顶平均高度为222 m,08:00接地逆温层厚度大于20:00逆温层厚度,第一脱地逆温层起始高度及层顶高度的变化区间跨度大,厚度是接地逆温层厚度的1.6倍。逆温强度有微弱上升趋势并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逆温强度小、次数少,冬季强度大、次数多。
  关键词 安庆;接地逆温;脱地逆温;频率;厚度;强度
  中图分类号:P41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C3305(2022)03C0088C04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所选资料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内,GFE-L波段雷达、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收集的逐日探空资料秒级数据,每日分为08:00、20:00两个时次,合计资料共7 306份。
  因站点迁移,其中2011―2012年站点位置为117°03′E、30°32′N,海拔19.8 m,2013―2020年站点位置为116°58′E,30°37′N,海拔高度为63.2 m。统计资料严格按照《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要求,利用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版本号6.0.0.20200101)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逐日2个时次的逆温资料。
  1.2 逆温参数统计方法
  所讨论的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的现象,按是否接地将其分为接地逆温和脱地逆温。接地逆温是指气温从地面层开始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到达某高度后气温开始随高度升高而递减;脱地逆温是指从离地一定高度起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到达某高度后气温开始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因一次探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多个逆温现象,故将不接地的第一个逆温层定义为第一脱地逆温。
  逆温统计要素有: 逆温发生频率(n)、逆温层厚度(△H)、逆温层温差(ΔT)和逆温强度(I)。
  (1)逆温发生频率:F = n/N×100%
  式中:n是一段时间内发生逆温的次数(一日中08:00或20:00时次出现记为1次,2个时次均出现记为2次),N是这段时间内的总时次(日数×2)。
  (2)逆温层厚度:△H = H2-H1
  式中:H1、H2分别为逆温层底高、逆温层顶高,单位为米(m),其中接地逆温的逆温层底高为0 m。
  (3)逆温层温差:ΔT = T2-T1
  式中:T2为逆温层顶温度,T1为逆温层底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4)逆温强度:I =ΔT/△H×100%
  式中:表示逆温层内每升高100 m温度的升高值,单位为℃/hm。为了便于分析,文中将逆温强度分为4个等级。
  2 逆温特征
  2.1 逆温频率
  利用安庆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11―2020年共7 306份探空资料分析发现,全时次共计出现12 730层逆温,平均每个时次出现1.74层,08:00平均出现1.9层,20:00平均出现1.5层,早间每个时次出现的层数多于晚间。以每个探测时次是否发生逆温现象为研究对象,共有6 034个探测时次出现逆温,逆温发生频率为82.6%,远高于济南的47.2%,与南京频率的79.6%相当[1-2]。其中,08:00逆温发生频率为85.4%,20:00逆温发生频率为79.7%。同时安庆地区接地逆温发生频率远低于脱地逆温,接地逆温占总逆温层(包括接地和脱地逆温)发生的频率为23.9% ,脱地逆温占76.1%。
  从逆温频率的年变化看,2011―2020年安庆地区逆温频率年际呈缓慢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074%。2011、2013、2018年逆温发生频率最小,为79%;2020 年最大,为90%(图1a)。脱地逆温发生频率气候倾向率为-0.0075%/a;接地逆温发生频率气候倾向率为0.015%/a,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2011―2012年出现接地逆温的频率明显偏少,该种统计结果应与台站由海拔高度20 m的市区迁移至海拔60 m郊区山岗有关,迁至山岗后致使脱地逆温减少,接地逆温增加。
  从逆温频率的月变化看,接地逆温和脱地逆温均表现为盛夏季节少,秋冬季节发生频率高的特点。其中,7―8 月逆温发生频率较低,最低在8月,为54%;10月至翌年3月出现逆温较多,频率均在90%以上,最多出现在1―12月,达到97%,几乎每天均有逆温层(图1b)。接地逆温呈抛物线分布,6―8月接地逆温少,谷值出现在6月,发生频率为4%;11、12月接地逆温出现最多并出现峰值,发生频率达34%。地逆温除7、8月为低值以外,其他各月差距较小,发生频率均在60%~70%之间,峰值出现在1月,发生频率为70%,谷值出现在8月,发生频率为46%。并且所有月份的接地逆温发生频率均低于脱地逆温,此种统计结果与南京相类似,均呈明显的“V”形结构[2]。
  安庆地处长江中下游,冬季天气形势较为稳定,地面多东北气流,高空则在西北气流控制之下,在天气晴好时,湍流作用较弱,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夜间地面不断向大气发射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地面冷却降温,有利于形成较强的辐射逆温。而夏季天气复杂,湍流加强,不利于形成较强逆温。因此,逆温出现频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3]。
  为探究季度之间逆温层出现次数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对季度逆温层数使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得Pearson卡方值为561.705,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000<0.05(显著性水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各季度之间的逆温层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表1)。

nlc2022060709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290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