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晶
摘 要:为探讨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探讨了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物之一,为提升玉米产量,提升农民的收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合理应用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玉米;栽培;种子处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8-004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产物,在我国广泛种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用途广泛,提升其种植产量对整个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栽培玉米中,影响产量的因素众多,例如栽培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病虫害防治效果等。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
1.1 玉米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处理是提升玉米成活率、提高抵御病虫害能力的关键。大量研究和应用实例表明,经过太阳照晒过的种子,播种到土地后,可提升吸水速度,加快发芽的速度,出苗率更高,出苗之后玉米苗的长势更加整齐,幼苗抗倒伏能力更强,幼苗更加粗壮。此外,对种子采用种衣剂处理,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一种播种技术。种衣剂是用成膜剂、助剂、农药、杀菌剂、微肥等配成的种子包衣新剂型。播种后药膜吸水膨胀,对种子形成保护层,不会马上被溶解,在种子萌动、发芽、发苗、生长过程中,有效成分逐渐被根吸收,并被传输到幼苗植株的各个部位,可以起到防治苗病和地下害虫及保全苗、齐苗、促进壮苗的作用,一般可增产5%左右。种子包衣剂还有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减轻环境污染、便于机械作业、省工省时、节约用种等功效。
1.2 备墒技术
土壤墒情高低也是影响种子出苗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墒情越高,土地平整度越好,播种深浅一致,则出苗后越整齐、越均匀。因此,为提升玉米产量,在播种之前,需要合理应用备墒技术,以便更好地调整土壤水分。比如在种植夏玉米后容易干旱,使玉米播种后的墒情发生变化,需要及时灌溉水分来进行补水,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时间。
1.3 玉米播种技术
玉米播种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因此在应用玉米播种技术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同时入手。
第一, 合理密植。在播种玉米时,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提升种植地的采光率和通风效果,保证玉米生长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在选择种植密度时,需要结合玉米的品种和特性确定。此外,如果土壤的肥力、水分、种植面积允许,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在易干旱和无灌溉条件的区域,要适当增大种植密度。
第二, 合理计算播种量。播种量应为播种密度、每穴粒数、粒重、面积的乘积,需要重点发展玉米精播技术,以科学的方法提升播种质量。
第三, 合理控制播种的深度。在播种玉米时,要严格控制播种的深度,播种深度通常控制在5~6 cm。在墒情比较好的黏土上,需要适当降低播种深度,控制在4~5 cm效果最佳。在孔隙率大、质地疏松的沙质土壤上,要适当加大播种的深度,控制在6~8 cm。如果土壤的水分比较大,最好不进行深播。干土则要尽量深播。
第四, 玉米播种完成之后要及时重压。在干旱地区要尽量重压,如果土壤中水分比较多,轻压即可。
第五, 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膜侧沟种植技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利用覆膜对土壤的保湿、保温作用,可以减小水分和热气散发的速率,让玉米早发。玉米耐旱不耐水,使用地膜可以减少水分散发。
1.4 灌溉技术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例如在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需要定期进行人工灌溉。灌溉用水量不宜过大,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可自主汲取土壤中的水资源。玉米属于一种耐干旱、怕洪涝的农作物。因此,需要结合玉米不同的生长周期进行合理灌溉。玉米进入出苗期之后,就会快速进入到生长期,对水源的需求量会大幅度提升。农户需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人工灌溉,实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如果长时间没有降水,就要及时进行人工灌溉,以保证玉米持续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
1.5 施肥技术
合理应用施肥技术,可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提升玉米生长的速度,提升抵御干旱、低温、病害、虫害的能力。为提升施肥效果,在玉米施肥过程中,需要将有机肥和无机肥以及底肥和追肥相互结合。按照玉米的种类、产量、土壤肥沃程度等,精确计算施肥量。如果玉米的产量为500~600 kg/667 m2,则每667 m2需要施加氮肥15 kg、磷肥5 kg、钾肥5 kg、尿素30~35 kg、普通过磷酸钙40 kg以及氯化钾15 kg。为提升玉米对肥料的吸收效率,在玉米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施加30 kg/667 m2的氮肥,可有效提升玉米产量,由500~600 kg/667 m2提升到700 kg/667 m2,效果显著。
1.6 田间管理技术
当玉米播种完成后,要及时开展田间管理。如果播种完成之后,出现缺株少苗的情况,但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缺行断垄,要及时进行补苗。在进行定苗处理中,要尽量留下双株补足密度。
玉米是一种喜温、喜光的农作物。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是6~7 ℃,发芽速度比较慢,容易受到土壤中细菌、真菌、微生物、虫害的影响。部分种植玉米的区域,为避免伏旱影响和高温季节对授粉造成的不良影响,经常选择入春后尽早播种的方法。此时,土壤中的温度比较低,季节性气温稳定性不足,播种玉米后,需要经过20 d才能出苗。如果播种之后遇到阴雨天或寒潮天猓就容易出现出苗不齐或玉米种子腐烂发霉的问题。玉米种子在10~12 ℃发芽速度最快,出苗也更加整齐。
玉米幼苗比生长后期更具耐寒性和抗低温,即便是外界的气温降低到0 ℃,幼苗也不会冻死。当温度降低到-3~-2 ℃时,玉米幼苗会受冻损伤。如果低温持续时间比较短,温度回升速度快,玉米幼苗几天后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低温持续时间比较长,幼苗也会因为低温死亡。当长出4~5片叶子后,玉米可抵御轻微的霜冻,随着叶片数量的增加,抵御寒冷的能力会逐步降低。低温会降低玉米幼苗的生长速度,当外界温度在4~5 ℃时,玉米根系会停止生长,无法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和水分。在玉米栽培的田间管理上,可采取起垄播种的方法,增加玉米种植后的日照面积,或者是通过地膜覆盖法来提升土壤的温度水分,以促进根系发育。
nlc2022060716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3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