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小娜 陈永杰
【摘 要】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是一种与感悟体验式阅读相区别的阅读类型,强调阅读的态度、方法、思维的“思辨”性,旨在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理性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发展理性精神和态度”“获取‘思辨’性认知技能”两个维度,具体规定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明示了“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要重视“忠实地读懂”,强化“有支持的阅读”,引导“质疑、追问地阅读”,关注“求证、评价地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课程目标,文本类型,设计要领
语文教学由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基”,逐渐发展到兼顾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而发展到重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语文素养”[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增的一项就是“思维能力”,并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特意安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那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究竟要提升学生怎样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现有的各类文本是否能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其教学设计的要领是什么?下面将根据新课标中的相关表述,结合思辨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一、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内涵和课程目标
1“. 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内涵
“思辨性阅读”中的“思辨”,是指国际通行的概念“Critical Thinking”,这一英文的中文翻译为批判性思维、审辩式思维、思辨性思维,等等。理查德・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思考的再思考:“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严谨的、理性的、自我指导的思维,它在某些知识领域或人类关心的领域当中技能性地追求思维的目标。”[2]可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思维,包括一系列的操作技能。“特尔斐”项目组把批判性思维界定为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认知技能包括阐释、分析、评价、推 理、解释以及自我调节六项;情感特质包括好奇、自 信、公正、谨慎[3]。结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把“思 辨”理解为:怀着一种好奇、自信、公正、谨慎的理性精神与态度,借助特定的认知技能,进行一种严谨的、理性的、自我指导的思维。
按照这样的理解,可以从“精神态度”“认知技能”两个维度来界定“思辨性阅读”的基本内涵:思辨性阅读是指怀着一种好奇、自信、公正、谨慎的理性精神与态度,借助特定的认知技能,采用一种严谨的、理性的、自我指导的思维进行的阅读。“思辨性阅读”是一种与感悟体验式阅读相区别的阅读类型,强调阅读的态度、方法、思维的思辨性。了解这一内涵,对于宏观把握思辨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
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相关内容,对“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有着清晰的定位。
新课标阐述的“核心素养内涵”明确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4],这里实际上明确区分了“感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这两种不同思维的认知表现和思维类型。
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的第6、7条,分别具体规定了感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的课程目标。第6条课程目标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5]第 7条课程目标为:“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6]新课标“课程内容”部分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一步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表述为:“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7]同时,又在四个学段进行了具体分解。
基于“思辨性阅读”的内涵,依据新课标的表述,可以将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课程目标梳理为:
(1)发展理性精神和态度
●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勤学好问
●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事求是,崇尚真知
(2)获取思辨性认知技能
●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判断
●质疑、讨论
●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
●辩证地思考问题,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二、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
考察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首先要澄清“思辨性阅读”与“思辨类文本”这两个概念。“思辨性阅读”是一种阅读的类型,而“思辨类文本”则指具备思辨性思维品质的文本。开展思辨性阅读可以借助各类文本进行,并不拘泥于思辨类文本,即便不是思辨类文本,如果是运用了思辨性思维进行阅读,那也是思辨性阅读;反之,即便阅读的是思辨类文本,但没有采用思辨性思维进行阅读,那也不是思辨性阅读。
因此,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的文本类型可以借助“有趣的短文”“科普、科幻作品”以及各种“故事”等,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自我指导的思维训练,掌握特定的认知技能,培养理性精神。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分学段围绕特定的话题、针对特定的课程目标,给定了“文本类型”(见表1)
三、小学A段“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要领
相比于传统感悟体验式的阅读教学,理性的“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以下几个设计要领值得关注。
nlc2022060810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3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