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聪 梁强 刘鸣东 文革

  摘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存在培训方法与农民期望不匹配,培训渠道供给不足,培训内容单一,更新速度慢,培训考核机制不完善,后续跟踪回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此,设计了新型职业农民的RPOR培训模式,提出要利用数字技术合理制定培训方式,开拓培训渠道,开展差异化培训,提高学习资源更新速度,建立线上跟踪回访机制,鼓励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主动学习。本研究对于促进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改进碎片化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字技术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RPOR培训模式
  一、引言
  数字技术正推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正逐步走向数字形态[1]。2019年,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共同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其中对于农民未来生活部分,提出要加快农村生活数字化进程,推动智慧城市及数字乡村假设,让农民共享智慧生活新常态。可见,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是必然的趋势[2],而这将对当前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的方式、内容相对落后,效果不够显著,针对农民群体的培训模式主要通过各种平台如农林类职业院校、农业科研研究所等,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途径[3],通过职教高考的方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层次[4],而对于农民利用数字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注较少,因此,本文提出要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各个环节,通过数字技术助力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持续提升。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1. 培训的方式与需求不符。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专业技能培训、与同行交流以及专家现场考察指导等三种方式被大多数农民视为最有效的三种培训方式[5]。然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课堂集中授课,占65.2%的比例,接下来依次是现场实地指导和参观考察交流,分别占比23.5%和7%。可见,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与受培训农民所期望的培训方式往往不一致,导致培训方法和现实需求匹配度低。这使得参训农民认为当前的培训方式无法切实改善自身的处境,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2. 培训渠道供给落后。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培训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率仍然较低,这导致培训供给的渠道相对有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仍然以参观学习、专家讲课、现场操作示范等形式为主。然而,这些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个性化,可能导致农民难以获取第一手行业信息和学习资源,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因此,在此情况下,加强农民培训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培训渠道的多元化建设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二)培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 培训内容设计缺乏差异化。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内容中较为单一且薄弱,缺乏差异化和针对性的培训。由于各地气候、气象以及季节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我国农业生产不同产区和销区的消费习惯与社会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民对于技能和各种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同样存在不同的需求。但是当前农村地区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相对笼统,没有做到因需施教,几乎所有参与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都是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未加以细致区分,导致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容上单一和严重同质化,理论多,实践少,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分层次、分群体、立体化地提供培训内容,难以彰显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鲜明特点,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导致培训质量不高。
  2. 培训内容更新缓慢。当前对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的培训,存在知识理论更新缓慢的情况,甚至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很多已经是10年前出版。但是随着新兴技术、新理论投入实践,陈旧的培训内容已无法满足新型职业农民获取先进知识、行业动态的需求,这将导致农民培训的投入资源的浪费,同时农民培训的效率也会变得低下。因此,在新兴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格局下,提高当前的培训内容的更新速度,根据行业动态同步更新培训内容势在必行。
  (三)培训效果存在的问题
  1. 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考核机制并不完备,大多流于表面。大部分地区新型职业农民虽然参与培训,但是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培训的主体为了完成上级量化指标,甚至单纯追求培训学时,培训结束后就发结业证书,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对于诸如技术技艺、协作精神、思想素质等要素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这些要素无法单纯通过量化进行评估,需要通过更先进、前沿的技术手段进行考核评估。
  2. 培训跟踪回访机制不完善。跟踪回访中技术手段的薄弱往往导致回访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培训效果无法及时反馈,即使是当前存在的反馈形式也比较单一、落后,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回收培训评价,而展开问卷调查评估往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农业生产具有地区性、季节性、持续性,因此跟踪回访必须具备针对性、持续性和及时性。然而,受到人员、交通和技术手段等多重要素的影响,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的后续工作、跟踪回访机制尚不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后效果不佳。这样的培训评估往往很难对今后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应用数字技术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一)RPOR培训模式的构建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实质上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需要以受培训者为中心,通过受培训者的自我思考与实践,主动发现以获取知识、技能,从而满足参训者的个性化培训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个性化精准培训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可见,用技术赋能培训,用技术改造培训流程,打造具有高品质有温度的数字化培训,成为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进一步迭代发展的核心理念。基于人工智能、学习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数字技术作为支撑,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农民培训模式,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特征和专业发展需要,构建“研究+预测+培训+回访” (RPOR)的培训模式,在线上培训 (Online Training)的基础上,前端加入“调研(Reaserch)”环节,后端加入“预测 (Prediction)”“回访(Return visit)”等环节,形成“研究+预测+培训+追踪”(RPOR) 数字化一体培训的闭环。“研究”是对培训跟踪回访数据进行分析,为今后培训的内容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是培训模式创新的基础;“预测”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为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方式的开拓提供有效信息和支持。“线上跟踪回访”检验培训效果,为研究分析提供数据,促进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生产。“研究+预测+培训+回访”一体化培训模式如图1所示。

nlc2022061316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340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