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筠筠?张军?牛丹丹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在电子信息类课程中普及,这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一方面,在新工科背景下要求课程内容要多学科、多元化交叉融合;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课程中如何实践和落实,思政元素在工科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去研究和探索。从教师及学生多重角度去思考,将课程思政贯穿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整个环节,旨在基于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推进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关键词:新工科;课程思政;电子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9;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2)02-0188-04
Abstract: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is gradually popularized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urses, which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On the one h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he courses content is required to cross connection and mix together for multidisciplinary and diversif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how to practice and implement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educ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urses in the new era, and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engineering courses need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ink from multiple ang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run the course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rough the whole link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learning, aiming to realize all-round and whole process education based on diversified teaching design and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rs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0 引 言
面Α昂笠咔椤苯逃时代的来临,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更好地相互融合,从而更加合理地充分发挥教育功效,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注重加强学校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的中国工匠精神,激励学子技术报国的家国情感与社会责任担当。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中华匠人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担当。以工科通信工程专业中的通识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积极开展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课堂教学探讨和实验。在保持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目标,开展了初步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期望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借鉴和依据[1,2]。
1 电子信息类课程特点及其德育内涵
“新工科”背景下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由以往的具有单一的专业知识体系的从业者逐渐变革为所需求的是各类消耗型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制作、检验、销售、研发及生产管理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度越来越高,更多的高校开始对新工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对待世界正确的认识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从局部到整体,掌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正确的使用学到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出来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要求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同时,还须具有职业能力素养、创新创造能力以及适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这样,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即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才能得以提升。
2 电子信息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等院校中电子信息类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要强,自我观念和意识较为明显,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国家的发展大局,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另一方面,“00后”的新工科大学生在专业方面能够以“大国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与此同时学生受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影响,学生对于一些信息较为敏感,追求短频快的信息获取方式,尤其是网络上刷抖音、刷微博等一些网络活动较多。因此,要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就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利用人工智能支持的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推动终身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入课程思政理念,以正视听,指导“00后”新工科大学生明辨是非,引导他们成长成材[3]。
nlc2022062010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3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