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异维A酸胶囊口服与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荣荣

  【关键词】异维A酸胶囊;安全性;光动力疗法;面部;寻常型痤疮
  痤疮(acne)常由痤疮丙酸杆菌诱发,临床主要表现为瘢痕、脓包、结节、皮疹、粉刺等多种不同形式皮损。面部寻常型痤疮可采用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与光动力学疗法两种治疗手段[1]。异维A酸软胶囊可通过调节患者皮脂腺分泌,达到缓解痤疮的效果,但该疗法起效慢,用药时间长,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长期用药患者依从性低。目前临床需要寻求一类疗效快、皮损改善率佳的治疗方式。光动力学疗法是利用光敏剂治疗痤疮的方法,治疗起效时间较快,治疗时光敏剂所介导的光动力反应可直接杀死丙酸杆菌等致病菌,并损伤痤疮部位皮脂腺,达到治疗目的[2]。对此,本研究比较了异维A酸胶囊口服与光动力学疗法在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东莞市仁康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共68例。依照用药方式不同分组,将应用异维A酸胶囊口服治疗的34例设为口服组,将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34例设为光动力组,两组性别、病情轻重、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2019年修订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3]中有关面部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②入组前1个月无免疫、激素、抗炎治疗史;③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治疗及用药过敏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疾病;③处于妊娠期间;④Pillsbury分类法评定面部痤疮分级为Ⅳ级;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感染性疾病者;⑥抵触本研究者。
  1.3 方法
  1.3.1光动力组 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治疗前嘱患者仰卧位,生理盐水清洁面部,洁净毛巾拭干,应用5-氨基酮戊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27,规格:118 mg/瓶)同温敏凝胶基质配置成浓度为10%的胶液,根据皮损面积将胶液涂抹至皮损面积及黏膜外部0.5 cm处,并用保鲜膜封包1.5 h后清水洗净封包物,即可予以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采用激光治疗仪(以色列飞顿激光有限公司,Lovely Ⅰ多功能光子治疗仪)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照射设置参数如下:蓝光波长470 mm,输出强度45 mW/cm2,剂量50 J/cm2;红光波长635 nm,输出强度100 mW/cm2;持续照射30 min。照射距离以患者可耐受,且可感受温热感为宜。照射后应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15 min,之后包裹干燥纱布避光3 d,1次/周,持续治疗12周。
  1.3.2口服组 应用异维A酸胶囊(重庆华邦制药,国药准字H201113060,规格:10 mg/粒)治疗,10 mg/次,2次/d口服,持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末时痤疮综合评分系统(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疗效水平及不良反应。
  1.4.1 GAGS评分 根据痤疮分区不同,按照Likert3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三级 (发现脓包型痤疮,有黄色脓头) 、二级( 红色颗粒型丘疹型痤疮)、一级(发现黑头粉刺或白头);不同区域皮损分值=因素分值×皮损分值[4]。分值越高代表皮损程度越严重。
  1.4.2疗效 分别计算治疗前后的总皮损,并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皮损-治疗后总皮损)/治疗前总皮损×100%。根据疗效指数,疗效分为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有效(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为治愈与显效占比之和[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治疗前后GAGS评分比较 光动力组治疗4、8周GAGS评分低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2周时GA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 两组不同时间疗效比较 光动力组第4、8、12周总有效率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较了异维A酸胶囊口服与光动力学疗法在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东莞市仁康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共68例。依照用药方式不同分组,将应用异维A酸胶囊口服治疗的34例设为口服组,将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34例设为光动力组,两组性别、病情轻重、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3 不良反发生率比较 光动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痤疮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毛囊上皮角化改变、炎性反应、皮脂分泌过多及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殖等,若并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则极易产生瘢痕、色斑及痤疮等,不但会影响到患者外貌美观,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及社交,因此需及时且尽早对其展开治疗。寻常性痤疮病理基础为皮脂过量分泌、皮脂腺快速发育及痤疮丙酸杆菌定植引发炎症,因此对其展开治疗过程中,应以减少皮脂腺分泌及增生和抗炎杀菌为主。常规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常采用为维生素A抑酸剂并配合抗生素系统性治疗,但仍难以避免疾病复发,疗效不佳的效果。既往报道异维A酸治疗痤疮缓解率为70%~89%。异维A酸为维生A酸的立体异构体,可通过抑制抗外周雄激素、皮脂腺分泌、Toll样受体表达,从而诱导皮脂腺细胞凋亡达到抗炎效果。该药物对中重度痤疮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但由于异维A酸应用后不良反应较多,且治疗周期过长,进一步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因此,选取一类无创、有效、快速、安全的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内容,而采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面部痤疮正成为治疗全新选择。国外常应用20%的5-氨基酮戊酸同温敏凝胶基质涂抹对痤疮进行光动力治疗,针对西方人群疗效显著。而该治疗方法对亚洲人群则不适用[6]。20%的5-氨基酮戊酸常导致照射部位色素及红斑过渡沉着。本研究通过分析亚洲人种面部皮肤的特点,选择5-氨基酮戊酸涂抹进行光动力学治疗,比较其与异维A酸胶囊的临床疗效区别。

nlc202206221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423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