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玉米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尹爱玲 孙新华

  摘 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对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尤为重要。要加强苗期管理工作,做好苗期病虫害防控,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玉米;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03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期被称为玉米苗期。该时期对玉米生长非常关键,是玉米生根、长叶、分化茎节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该阶段玉米生长发育的特点为根系发育比较快,到拔节期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根系,但地上部分茎叶生长速度比较慢[1]。玉米苗期是营养器官生成和生长的关键时期[2]。要结合玉米苗期对营养物质和外部环境的需求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证苗全和苗齐。
  1 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特点
  1.1 对温度的需求
  温度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影响比较大[3]。相关实践表明,如果地表温度在20~24 ℃,幼苗根部生长健壮。如果温度在4~5 ℃,幼苗根部可能停止生长发育。一旦幼苗遭遇到短时低温天气,虽然不会造成幼苗死亡,但其养分吸收能力下降,会出现弱苗和病苗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地表温度促进根系生长。
  1.2 对水分的需求
  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少[4],约占整个玉米生长时期需水量的22%。这是因为该时期玉米叶片面积比较小,叶片蒸腾作用低。如果遇到干旱少雨的天气,要及时灌溉,保证幼苗生长。
  1.3 对养分的需求
  在玉米幼苗3叶期之前,通过种子乳胚提供养分。玉米长到4片叶时,幼苗直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该时期根系和叶片比较小,所需要的养分也较少。在正常的气温条件下,玉米在苗期需要的氮约占生育期总量的7%,磷约占3%,钾约占7%。如果在整个苗期阶段幼苗的营养供给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叶片干枯,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发育[5]。该时期要做好肥料的搭配和施用,增加养分供给。
  2 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苗期主要管理工作是促进根系的生长发展,做好壮苗培育工作,为玉米丰产和稳产奠定基础。
  2.1 查苗补苗
  种子质量、机械播种深度不一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种子播种之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缺苗会影响田间植株的整齐度,导致单位面积内植株数量减少,造成土壤资源浪费,影响玉米产量。应该检查发生缺苗的原因,调查是否因种子质量或虫害而造成缺苗。如果严重缺苗,要及时补苗。如果缺苗比较多,采取重新浸泡种子催芽处理育苗措施进行补苗。如果缺苗比较少,可以采用移栽方法进行补苗。如果80%~90%的玉米成苗,则不需要补苗,在缺苗周边保留双苗即可。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晴天下午或者阴天移栽。为了提高幼苗成活率,移栽时应该选择带土幼苗。移栽之后,要及时灌溉定根水。
  2.2 间苗和定苗
  间苗和定苗直接影响幼苗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要正确选择好间苗和定苗时间。为了避免幼苗相互拥挤而导致遮光现象,需要在合适时间间苗和定苗,保证幼苗生长整齐、均匀,促进幼苗强壮。如果间苗太晚,会导致幼苗徒长。应在1~3片叶展开时进行间苗。在晴天下午或者阴天间苗,保留健壮的幼苗,去除弱小幼苗,保证幼苗均匀。
  选择适合的定苗时间,幼苗5~6片叶展开时进行定苗,将小苗拔除,保留均匀一致的健壮苗。如果缺苗,采取借苗的方式留苗,保证幼苗的整齐度。要控制好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植株过多会影响光照,同时通风能力差,容易发生倒伏,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在定苗期间,保证植株有一定的距离,可以提高产量。应该将病弱苗及时拔除。在定苗之前喷施1次杀虫剂,能够有效预防害虫,避免植株死亡。
  2.3 蹲苗
  蹲苗是玉米苗期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促进植株根系发达和生长强壮,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出苗后到拔节前进行蹲苗。在苗期底墒比较好的情况下,不需要追肥和灌溉,要多锄地,使土壤形成上干下湿和上松下实的环境。
  可以选择扒土晒根的方式,结合定苗进行蹲苗。要把控好蹲苗的时间,春玉米蹲苗约为30 d,夏玉米蹲苗约为20 d。要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和品种,灵活掌握蹲苗。如果是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如果是早熟品种,要适当缩短时间。坚持壮苗多蹲、弱苗少蹲或不蹲的原则。在拔节前完成蹲苗,避免影响穗的分化。
  2.4 对弱苗的管理
  在定苗完成之后,m然多数弱苗已经被拔除,但仍会存在一些弱苗。地势低洼、干旱比较严重、肥力不足的地区很容易产生弱苗,对产量影响比较大。要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弱苗生长。应采取单株管理的方式,若弱苗能够追赶上其他植株的高度,可以选择追施速效肥。对于涝洼地,要及时追肥提苗,做好田内排水工作,提高土壤透气性。对于严重干旱的地块,应该浇小水,并且结合中耕促苗。
  2.5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中耕除草能够提高土壤的空气流通性,促进养分分解,保证玉米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在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下,中耕措施能够调节土壤水分情况,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可以选择在拔节之前中耕,2~3次即可。控制好中耕深度,3~5 cm为宜。在中耕的同时,应做好除草工作。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幼苗生长情况选择适合的除草剂,防止杂草影响玉米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将杂草灭杀在萌芽中,促进后期玉米生长。
  2.6 浇水和排涝
  玉米苗期根系生长速度比较快,该时期需要一定的水分。要结合玉米幼苗生长情况及时灌水。为了避免玉米基部茎节徒长造成后期倒伏,在拔节期不能浇水过多,应该结合追肥浇水。针对土壤养分比较丰富的玉米地块,结合玉米生长需求适当浇水。如果玉米出现干旱的情况,要结合干旱情况适当浇水。玉米苗期耐涝能力比较差,苗龄比较小,水涝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造成幼苗死亡,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如果连续出现水涝天气,不及时排水会造成幼苗死亡。在大量降水之后,田间很容易积水,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发育,造成铁或锰中毒,增加茎腐病和根腐病发生概率,因此要做好田地排涝工作。

nlc2022062216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431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