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林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出现在城市中,这些场地存在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阐述了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相关概念、特点、价值、生态恢复与景观再生设计手法等。用景观的方式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再生设计,既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对实现工业废弃地可持续发展,延续工业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景观再生设计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那些荒凉破败的工业用地、锈迹斑斑的工业构筑物是工业发展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见证,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工业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等,导致部分工业区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意义,渐渐衰败,最终沦为了城市中的工业废弃地,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这些地块因为长期的工业生产活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工业污染、水质恶化、生态功能低下等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上,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景观再生设计,变废为绿、变废为宝,展现其独特的景观魅力。
1 城市工业废弃地
城市工业废弃地是指在城市中曾为工业生产用地或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仓储、运输用地,后来因城市工业改革或某种原因导致失去原有功能的废弃闲置用地及用地上的设施。
1.1发展现状
在我国,目前而言,关于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研究起步较晚,生态修复和再生设计手段还未成熟,随着经济不断地加速发展,人地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是一种必然趋势,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进行充分研究与思考,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景观,使城市整体风貌得到美化,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1.2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特点
从景观生态方面来看,工业废弃地景观的稳定性差、异质性增强、生态系统失衡等。从地理位置方面来看,大多数的城市工业废弃地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在材料运输及资金筹措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在景观再生设计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既要考虑与城市的景观风格相协调,又要考虑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
1.3城市工业废弃地的价值
1.3.1景观价值
城市中的工业厂区是在老一辈工人阶级的艰苦奋斗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它记录着一代人的青春和梦想,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当它从曾经繁华一时的经济“龙头”渐渐走向荒凉,留下的却是荒凉破败的厂房、构筑物以及各种设备设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业建筑和工业设施,却是不可多得的景观元素,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加以组合利用就会呈现惊人的景观效果。
1.3.2生态价值
工业废弃地原本是城市中破旧、污染、废弃的存在,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再生设计,成为新的绿色生态空间,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1.3.3经济价值
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废弃地作为宝贵的土地资源,通过改造再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不仅缓解了城市发展的用地紧张,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成为城市中独特的标志性景观。
2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思路及方法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是文化与艺术的碰撞,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景观的设计手法,将其蕴含的美学、生态、文化、经济以及社会价值加以发掘和利用,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实现工业废弃地生态与景观的再生,文化与艺术的重建。
2.1设计思路
2.1.1尊重工业文化 挖掘场地精神
工业废弃地是城市文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工业文明的延续,场地遗留下的工业景观元素是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写照。工业化进程中,物质生产、制度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归于工业文化。在景观再生设计中,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挖掘和研究场地内相关的工业化物质实体、生态群落以及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和场所记忆,尊重工业文化,将过去的工业文明与当代文明相融合,运用景观的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实现工业废弃地景观的另一种“重生”,赋予其新的功能和形式[1]。
2.1.3 生态可持续发展
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场地的生态环境,对场地内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对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元素进行消除,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地景观的可持续性,保障场地内部及其周边的生态平衡[2]。
2.1.4 设计的人性化
工业废弃地的再生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安全性考虑,应对场地内危险因素进行消除,或者做出相应的安全防护设计;从人的功能性考虑,在场地再生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比如以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主的中山岐江公园,以文化创意、艺术体现为主的北京798艺术街,或以房产居住为主的的天津万科水晶城等,满足人类工业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需求[3]。
2.2 设计方法
2.2.1 生态修复
(1)土地整治。
土壤是植物生长环境的载体,而工业废弃地的土壤大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污染,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对于土壤深层难以消除的重金属污染物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或采用排土客土法来置换原生土壤。其他一般可采用高效、低成本的生态手段进行修复,比如利用微生物缓解某些重金属的毒性;种植固氮植物来改善土壤基质,提高土壤营养[4]。
(2)植被修复。
工业废弃地的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破坏较严重,因此需要对植物进行修复。对场地内生长较好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的植物进行保留,通过人工植树造林的方法种植抗逆性强、生长迅速、成活率高的先锋植物或乡土树种重建植物群落,恢复植物多样性。植被的修复不仅能重新构建植物群落,改善环境,而且还能促进土壤的结构与肥力,以及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恢复,从而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得以恢复与重建,实现生态平衡。
nlc2022062415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4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