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式下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帆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还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营造学习氛围,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形成独具个性的个体。本文深入探究任务驱动模式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并且重点分析任务驱动模式的构建原则,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A。
关键词: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为主要依据,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也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还能够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化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维度,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他们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实验问题,塑造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关键。在外界因素的引导下,学生将会对不同的事物进行联系,引发自身的想象,延伸思维。这时,教师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中,通过明确实验的问题,能够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使他们将已有的经验运用串联的方式进行链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脉络,还能借助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达到创新知识的目的。
在“氨和铵盐”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氨气泄漏”的视频,通过这一情境的引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得学生产生实验探究的强烈兴趣。随后,教师设计问题,即:从视频中能够获得氨气的哪些性质?如何证明氨气具有这些性质?这样便使得学生充分融入情境中并总结、归纳出氨气的物理性质。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究其化学性质,教师明确了实验问题:根据氨气的物理性质,思考为什么消防员运用水枪稀释氨气,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每个学生的联想思维得到拓展,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其中,有的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与生活经验初步认为“与压强有关”,有的学生解释:“氨气溶于水”,这样为后续“喷泉实验”的开展奠定夯实基础,进而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由此可见,在明确化学实验问题后,一方面能够整合学生的已有认知,使他们完成新问题的探索,更新知识体系,完善他们的个人经验,还能调动每个学生的思考力和行动力,使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个人潜力,从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构建启发情境,培养逆向思维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里,学生常常以正向思维为主,完成化学新知识的构建,事物常常具有多面性,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只能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征,而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教师可通过构建启发情境,不断使学生大胆思考,同时,使他们懂得换一种方向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问题途径,这样就会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全面提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供发展的空间。
在学生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后,为了使学生了解氨的用途,教师构建工业应用的具体生活情境,并布置一定的任务,即: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氨气?这一任务则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于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如,加热浓氨水、加热氨盐和碱的混合物、直接加热氨盐,这样的情境任务促使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并将已有知识沿着逆向思维处理,进而体现实验的可行性。此外,启发式情境的构建,使学生连接知识的前后关系,丰富思维处理方式,以此建立更加清晰的实验思路,从而进一步完善化学认知结构,使思维从广度、深度等不同的方面得以延伸。由此可见,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以及已有知识构建具体的启发式情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新知识的本质特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学生的逆向思维,使他们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情境的核心,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体会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促使逆向思维的不断生成。
(三)设计开放任务,激活发散思维
学生传统的思维较为固定,并且往往伴有思维定势的产生,而发散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思维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任务驱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特点,能够为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尤其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对未知事物以及将要探索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心。这时,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实验任务,鼓励他们从多方面探究知识,感悟化学原理,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在“喷泉实验”展开后,学生对“氨气易溶于水”这一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再次设计开放任务:“有其他简单的办法证明氨气溶于水吗?”同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此完成任务。在合作探究结束后,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给盛氨气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盖震荡,发现瓶子变瘪。”有的学生提出:“将集满氨气的塑料瓶倒扣于水中,能够发现水面上升。”还有的学生提出:“取少量的浓氨水进行加热,能够通过对比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变化程度证明氨气溶于水。”通过这样的开放性任务,能够拓展每个小组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实验的步骤,此外,还可以激活每个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促进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提升他们思维的品质。由此可见,设计开放任务,则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化的特征,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思维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一种,而是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深化他们对学习主题的认识,还能从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慧,避免思维定势的产生,从而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
nlc2022062914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4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