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中家校协同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麦健明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劳动教育,探究了解当前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结合家校合作深度不足、家校角色占比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发起机制、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以家庭亲子共同参与为活动方式、建立家校联合评价机制等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同的保障措施。对提高劳动教育具有一定意义,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能动性,提高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家校协同
一、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同的现状
劳动教育是小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在这一基础上,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了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我国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在“p减”政策的带动下,全国各地中小学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许多学校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广泛引入社会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目前,我国小学劳动教育主要以农耕、职业体验、家务劳动类为主。在实施劳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部分活动中家长也会以亲子活动的方式参与其中。通过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协同,小学劳动教育基本实现了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品格、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劳动教育逐渐被忽视,特别是位于城市地域的学校,劳动教育条件有限,如何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家校协同的作用,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显得尤为重要。
1.合作深度不足
在小学劳动教育中,虽然部分劳动教育活动设计了亲子环节,但是家长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家校协同仅仅局限于家长参与,而未能真正达到协同育人的水平。家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甚至与学生出现雷同,无论是由于活动设计还是家长自身的积极性,都使得其缺乏对活动的主观思考,更不能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一些小学中,家长甚至只能充当教师的“棋子”,无法发挥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能动性。
2.家校角色不对等
在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对等,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不足,家长只是劳动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始终无法上升到劳动教育的筹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种被动的参与主要是由于家校角色的被忽视,受到长期的传统教育机制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来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孩子是家长的“掌中宝,心头肉”,家中的劳动全由家长、长辈包办代替,学生能参与实践劳动的机会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从事农耕劳作、社会实践等吃苦的实践体验了。即使家长是让学生参与了,但整个劳动过程也依旧会以学校为主导,家长和学生只是象征性地体验一把劳动过程,走走过场,显得“雷声大雨点小”。这就使得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同的目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其在不同方面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在这一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中融入家校协同机制主要具有以下目的:
1.促进亲子关系
通过家校协同的方式,以劳动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劳动基地为平台,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机会。一方面,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动态,为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利用劳动活动,培养亲子感情,为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
2.丰富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极大的差异,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也各不相同,二者互为补充,彼此均衡。对此,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家校协同,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家庭教育资源,进而丰富劳动教育的方式。
3.实现综合育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情感培养品格锻造、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家校协同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综合育人,全面关注学生情感、行为、心理、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发展,进而帮助学生以更加完整的教育机制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同的方式
针对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同存在的问题,结合家校协同的目的和价值,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同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规划、学生参与”的被动方式,不断提高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深度,促进建立平等的家庭与学校地位。
1.建立以家庭为主导的劳动教育发起机制
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不平等地位导致了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对此学校可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围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立以家庭为主导的劳动教育发起机制。一是,在劳动教育的设计当中,校外劳动基地的活动应以家长设计为主体,学校的劳动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负责对家长的活动倡议和计划进行修正与优化,以确保劳动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与家长绝对的发挥空间,家长可通过建立家长群等方式进行集体协商,以形成劳动活动的发起方案。通过该种方式,为反映家庭教育诉求提供通道,形成以优化家庭教育为目的的劳动活动。二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当中,家长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应当对活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导权,进而确保劳动教育活动在经过教师优化后依旧能够充分反映家长诉求,同时促进家长关注整个劳动教育过程。
2.建立以家庭为主导的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
nlc2022070409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5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