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内拓展课外构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宁兰
摘 要: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学生阅读量以达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在新课改推动下,笔者尝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来推动群文阅读,下文就重点围绕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显然,群文阅读模式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群文阅读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阅读多篇文本、整本书,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开放,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智慧的同时实现师生智慧共享。与其他多文本阅读不同的是,群文阅读模式不是单纯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而阅读,更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质量,阅读文本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变化,换言之:群文阅读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基于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群文阅读模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课内外阅读衔接与群文阅读的关系
首先,课内外阅读衔接有利于拓宽学生阅读量,这是课内外阅读衔接最显著的作用。通过将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教师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依托,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自主阅读,逐步增加学生阅读量。其次,课内外阅读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依靠大量阅读,当学生阅读量丰富了,阅读面广了,阅读能力自然得以提升,课内外阅读衔接首先增加的就是学生阅读量,然后“量变”形成“质变”,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后,课内外阅读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大量阅读课内外书籍,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多、更广泛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从书籍中“以小见大”,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进一步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
从课内外阅读衔接价值来看,其本质与群文阅读模式相似,与推进群文阅读模式目标保持一致,都是通过扩大学生阅读量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课内外阅读衔接是建构群文阅读模式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当立足于课内,拓展到课外,加快群文阅读模式的建构,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从课内到课外建构群文阅读的实践
(一)以“文体”为依托,构建课内外群文阅读
文体是语文不可规避的话题,从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文体样式越来越丰富,对于学生的思维引领作用也各不相同。为建构群文阅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可依托“文体”实现课内外延伸拓展,借此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例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时,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依托“文体――古诗”给学生适当拓展同类型课外古诗,课堂上师生共同阅读王昌龄的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王维的《山中相送》……以同“文体”古诗阅读实现课内外延伸,建构起群文阅读模式。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拓展同主题不同文体的文本,比如这首古诗词的主题是“送别”,便可推荐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童话故事――《告别》,以不同文体实现课外拓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重组阅读,在阅读中深刻感悟“送别”时的情绪,促使学生对这一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领悟。
(二)以“单元”为线索,构建课内外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为推进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素养提升而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直接w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每一个单元都有固定的教学主题,其目的在于方便学生理解单元内课文主旨,提高学生语言建构能力、审美能力、运用能力,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奠定基础。为实现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教师大可依托单元主题整合课内外阅读素材,尊重教材、依托教材但不困囿于教材,适当结合单元主题拓展符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外阅读材料,既可强化学生对教材课文的理解,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一举两得。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 池子与河流》,整个单元课文从主题上高度相似,都是以寓言和童话故事为主,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在教学完这一单元内容后,教师大可以以单元主题为契机,可为学生推荐同主题或者相似主题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诸如推荐学生读《中外寓言故事精选》《伊索寓言》等书籍,让学生读不同故事,明白更多道理。通过单元主题延伸拓展,能够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依然很多,只要教师能够找准时机,导入课外书籍,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学生的阅读视野自然更宽、更广。
(三)以“读写结合”为手段,构建课内外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强调阅读和写作结合,这其实也符合新课改要求。语文教材的设计和编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模式,其根本目标就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而阅读和写作又是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两个最为关键环节。所以,要想真正让群文阅读发挥效用,语文教师还应当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以读写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读后反思和感悟。
例如教学完《日月潭》《葡萄沟》《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荷花》《火烧云》等课文后,可鼓励学生自备摘抄本,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课后仿写、续写、扩写;教学完《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后,可鼓励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反思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促使学生对阅读过的文本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当然,如何将阅读和写作融合,这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和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书面表达方式,突破传统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割裂的困局,同时也锻炼学生思维和能力。
(四)以“阅读交流”为途径,构建课内外群文阅读
真正有价值的群文阅读离不开交流和探讨,学生个人的思维毕竟有限,而在群体中更容易实现思维碰撞,智慧凝结,开阔学生个性思维。因此,语文教师还应该立足于课内,适当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定期开展课内阅读交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点”进行探讨,尊重“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阅读差异,允许学生就阅读提出个人感悟和见解,搭建一个思维碰撞平台,让学生在相互质疑、争论的过程中形成智慧共识。
例如教学完《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后,可在班级内部开展一个“话说三国人物――周瑜”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先课后自主阅读三国演义其他故事,搜集与周瑜这一人物相关的素材,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所学、课外积累各抒己见,谈一谈自己对周瑜这一人物的理解。如此一来,真正实现了从“课内→课外→课内”循环模式,既深化了学生阅读感悟,同时也丰盈了群文阅读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非常推崇的一种阅读模式,也确实是有利于增加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阅读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在课程改革这面大旗指挥下,语文教师应当加强课内外衔接,立足于课内,延伸至课外,助力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群文阅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玲. 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20):13-14.
[2] 钱怡婷. 课内延伸,建构应用型阅读模式[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1):15-16.
(责任编辑:淳 洁)
nlc202207041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5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