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福宝石工号子传承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虎
摘 要:以福宝石工号子为研究对象,在论述其艺术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探讨传承路径的问题,提出福宝石工号子的艺术特征,即丰富多元的题材内容、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方言化语言表达形式。并提出五个传承路径:即挖掘号子资源,构建理论研究体系;与音乐教育相契合,发挥各级学校的联动效应;鼓励音乐创作,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助媒体平台,加大号子宣传力度;实现文旅结合,融入号子音乐元素。
关键词:文化自信;福宝石工号子;民歌传承
注:本文系自贡市社科联(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与保护研究”(MYZC2019-12)研究成果。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心灵与精神反映,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民歌又是日常语言的“艺术化进阶”。当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时,民歌便可以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民歌除了具有娱乐性的功能外,还有着辅助劳动、消除身体疲劳的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赋予了民歌独特的生产价值。可以说,民歌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双重产物。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民歌,或者如何从实践的角度去探索传统民歌的传承路径,对于弘扬民间音乐艺术、夯实民族文化的根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以福宝石工号子为例,对当下民间音乐的实践路径进行审视。
一、福宝石工号子的艺术特征
福宝位于四川省合江县,处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腹地,从汉代开始建郡,归属中央管辖,因此已有两千多年的行政建制史。福宝人民在长期的生存繁衍中,为了获得生产生活资料,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条件开垦土地、建造房屋,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在制作、利用石器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诸多的建造工艺和技术,并且创作出了石工号子这一特色的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福宝石工号子不仅题材种类繁多,而且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在全国范围内的号子民歌中可谓独树一帜。其中,福宝石工号子的艺术特征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表述。
(一)丰富多元的题材内容
石料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天然性和可塑性,因此其在从天然性向人为性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实施一连串的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在实施的过程中,均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这赋予了福宝人民在号子创作上的灵感,使得福宝石工号子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内容。就内容而言,福宝石工号子可以分为开山号子、撬石号子、运石号子、筑石号子等。其中,开山号子又称为锤击号子,指的是用大锤将山上大石凿开,便于挖掘和运输。锤击石头由三个过程构成:第一个过程是“鼓起劲头”,为带有浓郁旋律特点的山歌腔调,起到聚集力量、增强干劲的作用;第二个过程和第三个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抬捶和落锤的动作,有着充满律动感的号子节奏,既增强了石工干活的动力,又起到了消除疲劳的作用。其他号子的功能和目的与开山号子相当。可以说,号子伴随着石工的整个劳动过程,而不同的工序均可用不同的号子来表现,因此福宝石工号子在题材上十分丰富。
(二)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石工的劳动过程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充分地发挥了集体力量,他们只有集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够保持一定的工作效率。纵观各地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可以发现,其无不具有一领众和的特点。福宝石工号子在歌唱方式上也呈现出这一特征。以筑路号子为例,此种号子是在修整路面、修建堤坝等劳动中产生的,又称为打夯号子,其目的是打牢地基,然后抬石、铺石。在劳动过程中,石工以四人一组或八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合作,由一人领唱,起到预备的作用,然后其他人应和,完成一个个动作。基本以四拍为一个节奏律动,整个过程的节奏和动作协调一致。因此,囊涣熘诤偷母璩方式看,福宝石工号子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劳动动作的整齐,呈现出强有力的律动效果。
(三)方言化语言表达形式
民歌因存在于不同的地域而在语言风格的运用上有着较强的差异性。当代著名音乐学家杜亚雄在《汉族民歌音乐方言区及其划分》一文中认为,民歌之所以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歌色彩区,主要体现在歌词和旋律上,而方言则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从福宝石工号子的歌词语言看,其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歌词以衬字、衬词为主。这些衬字、衬词并没有具体的意义,只是起到了传达声音、激励劳动的作用,如“呵得撮”“嗬而嗬”“嗬而哟”等。二是歌词加入了十分生活化、口语化的方言。这些方言的运用多具有诙谐性、娱乐性。如在《耶嘿号》中的“兴起”“划起”意味着开始干活。这种生活化方言既能够起到鼓励劳动的作用,也是地域文化符号的一种。
二、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路径
福宝石工号子作为福宝人民宝贵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机械化运作代替了许多传统的手工劳动,但是福宝石工号子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却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弭,因为这不仅是福宝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更是福宝人民艺术智慧的体现。因此,如何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对福宝石工号子进行有效传承,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需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挖掘号子资源,构建理论研究体系
号子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号子具有即时性、即兴性的特征。但是由于现在参与人工作业的石工越来越少,福宝石工号子的传承人也随着老一辈人的故去不断减少。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民歌研究者,应当抱有及时抢救福宝石工号子的心态,通过采风和田野调查工作对其进行记录和及时的补救。所谓挖掘号子资源,除了要在采风的过程中进行录音、录像之外,还要将其从音像文本转向曲谱文本。目前所能够见到的福宝石工号子的曲谱文本基本上收录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中,这本书收录了数十首不同体裁和题材的福宝石工号子。
nlc2022070417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5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