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破茧成蝶”的项目设计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剑 姚菊容

  【摘要】根据项目实施流程,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开展基于问题解决,设计任务时间轴和评价量规,提供项目资源包五个步骤设计项目并引领学生进行项目实施,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问题情境;项目分解;任务时间轴;评价量规
  项目式学习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将项目式学习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培养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以《养蚕》活动为例,进行研究与探索。
  《养蚕》案例实施的一般流程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记录、实验、制作等方式开展养蚕、观察蚕、画蚕、制作蚕工艺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关于蚕的知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探究经验。而项目式学习基本流程包括基于核心问题的情境构建、确定项目任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和项目评价。开展项目式学习,首先要求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统观全局,充分分析学情、全面评估养蚕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目标。根据项目式学习实施要点,确定了“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掌握学科知识(养蚕的方法、蚕的变化、蚕的特点);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积极地整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的项目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具体流程如下:
  一、创设真实而开放的问题情境
  首先,建构一个复杂、真实的问题情境,确定项目主题与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养蚕》活动问题情境创设:东莞一养蚕基地,在网上发出一则消息:本基地因缺少养蚕技术人员,导致蚕的成活率偏低,使基地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扭转残局,提高收益,现急需聘请养蚕技师,帮忙提高蚕的成活率。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提高蚕的成活率?
  任务具有挑战性,而且与真实生活结合,于是,项目主题自然生成――《我是养蚕小技师》。
  二、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项目分解
  “如何提高蚕的成活率”是一个开放性、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蚕的成活率,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于是,通过分析、分组讨论,学生想到很多问题:怎么样选择优质的蚕种?怎么样给蚕建一间安全舒适的“房子”?怎么样根据蚕生长阶段选择桑叶,并保证桑叶的质量?怎么样喂食最科学(时间、食量、喂什么桑叶)?养蚕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什么样的条件最适合蚕宝宝生长呢(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要求)?怎么样观察蚕是否生病?怎么样预防疾病?怎么治疗病蚕?可以通过人工技术来帮助蚕宝宝生长吗?学生讨论的过程,其实是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批判、探究等高阶思维。一个复杂的问题也随之分解成很多个有层次、有关联的小问题。此时再组织各小组根据列举的问题进行讨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核心技术?经过讨论,学生列举出许多个小任务:优选蚕种;精选桑叶;科学喂养;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拥有成熟的养蚕技术(蚕成长各阶段应注意的事项,如,清洁、睡眠、燥音);适宜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要求);蚕的疾病预防与治疗;人工办法帮助生长(养蚕EM菌液、喷发酵液)……这些小任务的确定为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制作切实可行的任帐奔渲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任务时间轴。让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开展活动,逐步达成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教师了解各小组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提供指导或帮助。时间轴包括时间、任务、学习目标和完成情况四部分,任务时间轴的确立,对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努力达成目标起到了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能有效培养学生有条理、有目的、分步骤做事的习惯和问题解决的思维。
  四、设计系统具体的项目评价量规
  每个项目都配有一个配套量规,学生通过看量规知晓整个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标准,而且这一标准还分为需要规避的错误行为、合格水平和优秀水平三种,评价标准清晰、具体、有层次,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按照标准要求自己的行为。评价量规的设置让学生清楚各个环节的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以及避免的错误,给予了学生发挥个人能动性的空间,也给予项目评价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五、提供项目实施的指导与资源包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有的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的,而有的环节或某个问题,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思维难度比较大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资源,帮助学生获得资料支持或解决难题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整理一些资源,可以是微课、幻灯片、视频、文字材料,也可以是表格、方案、记录单等。如《我是养蚕小技师》资源包,里面包括养蚕视频、蚕的一生文字参考资料、养蚕专家讲座视频、对比实验的方案设计范例、如何进行测量和记录微课、观察记录单、研究报告范例等。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可借鉴学习资源或必要的方法技术指导。
  项目设计完成后,学生根据任务时间轴进行了项目实施。如,“怎么样给蚕建一间安全舒适的“房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用许多学科知识,数学――需要养多少只蚕,建多大面积的“房子”,长、宽、高多少比较合适?美术――该如何设计,制作成一个什么形状?科学――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才舒适,怎么样才通风?等等。这种跨学科运用知识是很自然发生的,是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自发整合的。它是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整合与应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而这种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时间轴,有目的、有选择性地整合运用学科的知识,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活跃、提升的过程。正是这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任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与提升。
  在项目展示阶段,更让人惊喜的是,学生的成果不再是一个蚕茧工艺品、一张蚕画、一份养蚕记录,而是一份稚嫩的研究报告、一本充满童趣的养蚕技术手册、一个拍摄完整的养蚕视频、一本蚕的科普绘本……成果展示环节召开“提高养蚕成活率”的经验交流会,学生对养蚕成活率进行了具体数据分析,提出了“提高养蚕成活率”的策略,现场回答其他人的提问。这些研究成果浸润了学生多少的心血,凝聚多少个组员的智慧,但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见证,是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的硕果。从我是养蚕小技师主题活动的实践到项目式学习的探索,如茧的一生,经历了茧壳艰难的历练,也迎来了“破茧成蝶”重生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分理处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斌,刘超.新校长――项目式学习[J].武汉:速读杂志社,2017.
  责任编辑 胡春华

nlc202207141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591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