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媒体时代道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轩潼

  摘要: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已普及应用千家万户,在互联网这个广阔平台上,媒体的变迁尤其瞩目。传统的媒体形式纵然多样,在面对新科技给媒体带来的革新时也不可避免地退而居次。然而以往的传统媒体形式对于集中力量的高效进行大众道德教育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已成气候的新媒体时代,我们不得不对基于传统媒体进行道德教育的活动形式进行重新审视与研究。如何紧跟时代以更加高效发挥道德教育的效用,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联网还没普及以前,报纸、广播、电视是思想传播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思想传播的重要任务。媒体的变迁给大众生活带来悄无声息地改变,其中,尤其以信息的爆炸而瞩目。
  一、从传统媒体的单一信息传播到新媒体多元信息爆炸的过渡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一种相对概念,正因为有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才有了对传统媒体的界定。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一是监视环境,二是协调社会,三是传递社会遗产。这三项功能是一切社会传播形态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媒介都具有这些功能。
  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借助于某种机械平台而定期向大众传递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媒体被称为传统媒体。故而传统媒体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1 ]传统媒体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借助于这种媒体形式,所获取的信息必然单一且滞后,信息接受者需要在时空的限制下才能获取定量信息,而且接收者的主观参与度低,故而是一种被动接受方式。但是同时,单一且集中的信息输出,更有利于大众对其输出信息思想的接受与吸收。
  拿报刊而言,现代报刊的一般职能主要是通过信息的单向输出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利用舆论发挥影响力、集中板块宣传鼓动。梁启超率先把这种报刊思想引入我国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办刊活动。陈独秀把报刊活动看作是推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革命的重要手段。[ 2 ]可见,报刊这种传统媒介形式,在思想传播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改变了单一声音的简单局面,新媒体就此渐渐成型。新媒体是从技术上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全新形态。从最初的数字电视到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电脑以及智能手机。新媒体之新就在于它运用了完全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技术,使得媒体的传播方式大大革新,不再拘泥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传播活动,大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也因此大大拓宽,获取的信息从广度到宽度都较之通过传统媒体而获取到的大为加强。近来由于触摸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变得更为简便宽泛,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媒体传播者。
  拿近几年飞速发展普及的触摸媒体为例,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众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越发加强,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了科技的飞速革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互联网完成了从依托电脑设备到小巧手机的转型,而小巧的智能手机的问世,开启了触摸屏时代的纪元。科技完成了从鼠标键盘到屏幕写字笔再到触摸手写得飞跃。这项突破,稳固了大众对科技依赖的黏性,使得智能手机成为大众的刚需。而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盛宴更是引人沉迷,如此精巧的设计给大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接收的奇妙体验,人们对于简单、快捷、趣味性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碎片化阅读到短视频观看,中国自媒体也飞速发展起来。自媒体的诞生,从质上动摇了传统媒体的根基。
  自媒体的发展经历以BBS榇表的第一阶段;以blog为代表的自媒体形成的雏形期;直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vlog短视频自媒体成熟期。从新浪微博到微信公众号,到门户网站、视频、电商平台,再到直播,短视频,自媒体的发展快速稳健,势如破竹,自媒体的影响力深入人心。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平等拥有话语权,由此衍生的传播形式据此相较之传统媒体更加扩散和多元。自媒体以其特有优势,方便迅捷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无形中放大个人话语的影响力,使现行思想传播体式大大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媒体一家之言。大众的声音在网络世界得以有形,从朋友圈、微博、豆瓣等文字图片广场,再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聚集地,大众在网络世界畅所欲言,凭借着新媒体,民众在信息获取中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互动性。但同时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功能所引发的信息爆炸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传播的平台一时间鱼龙混杂,基于搜索筛选个性化推荐所显示在用户面前的爆炸信息量,往往使大众迷失在声音的洪流,摸不清前方的方向,产生迷茫感与空虚感。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民众在面对各种纷杂的声音时所产生的无形的思想压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众思想接纳度变迁
  现行社会,民众行为模式较之以往有大幅改变,究其原因,在于背后的网络世界对民众思想世界无形的改造塑形。“低头族”从原本对痴迷手机的群体的一种调侃称号变为稀松平常的生活模式。大众对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大众对网络中充斥着海量信息、不同观点世界越发痴迷。而伴随着各种个性化贴合软件的研发,研发师们对各种App的精细化加工,越发优化了用户体验,“碎片化”文字图片浏览已升级为影音短视频播放。视频声色对大众耳目的冲击是非凡的。当大众都沉浸在屏幕中的世界时,可见的世界已不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根本的原因在于屏幕背后言论的自由,思想的放飞。大街上神色自若地刷着各种社交软件的年轻人,很有可能在隔着屏幕与另一端的网民针锋相对。基于互联网不带价值评判的平台性,当网民只用动动手指敲下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能在网络中得到相似回应时,个体的表达欲便被点燃,此时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接纳是广泛的,于是虚拟的世界开始绚烂。个体畅所欲言的胆量大了起来,信心也鼓足了起来,于是自然地会出现各种同道中人形成的小群体,所谓“圈”文化,这时候的信息,相较之初入网络世界时的广泛交流,又明显窄小化,在圈里,大家彼此沟通传递着信息,分享着思想,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交流圈。这时候的信息思想接纳度,就圈内而言,是高的;就圈外而言,却是低的。又因为互联网强大的个性化推送功能,为了优化用户体验而为每位用户单独设计的版面,传送的信息,使得用户接纳信息进一步窄小化,这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众的信息接受心理。总而言之,新媒体的产生从一开始给大众带来的视听冲击、泛信息输出到后期的精准定位,筛选信息圈从而个性化推送,大众对不同的声音思想的接受度也随之呈倒v型波动,由高接纳度到专一接纳。不得不说,新媒体引发的全民思想狂欢,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大众的价值判断力,对民众现实社会的生活状态产生一定负向波及,跟风、随大流是民众根固的习惯,那么,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局势下,如何把握方向,引领大众,如何善用新媒体,回归传统媒体的锋利的喉舌功用并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宣传效用,这应是我们在新媒体时代应该思考的课题。

nlc202208111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738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