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面落实新部署 稳健奋进新征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丁声俊

  摘要:本文从“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切入,概括了我国开创的粮食安全新局面。主要包括:粮食改革发展指导理论的科学化;粮食等主要初级产品增长持续化;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化;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市场化;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化和智能化;科技创新促进粮食产业融合化与现代化;粮食行业由封闭转变为国际化。在上述基础上,本文重点阐述了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后疫情时代新环境,对确保大国粮安做出新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政同;稳定面积保口粮,端稳中国饭碗;因地制宜保多样,丰富农产品供给;集中力量攻难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在上述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三个重点问题: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的客观必要性;构建以国内粮食大循环为主体的新体系;建立粮食新业态模式。最后,文章指出只要全面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部署,稳健奋进新征程,一定能把中国粮食安全推进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和更坚实的基础上。
  关键词:大国粮安 新部署 新征程
  (接上期)
  (五)开创“新格局”,着重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
  构建农业粮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适应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及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变化的内在要求。几个月前爆发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严重冲突,不仅诱发当前世界粮食价格暴涨,而且将会引起世界粮食产销、供求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此外,还必须清醒看到,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粮食供给、贸易和物流带来的严重冲击。鉴于上述背景,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必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构建以国内粮食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深化认识,提高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的责任感
  1. 在国际大变局环境下我国掌握粮食主动权是必须的。近年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逆流甚嚣尘上,新冠肺炎病毒蔓延全球。致使国际市场粮食等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价值链发生阻塞。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还没有散去,俄乌两国的军事冲突引发了全球粮价的剧烈震荡,全球小麦、玉米价格跳涨,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扬。此外还要看到,俄乌两国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化肥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全球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下,俄乌的军事冲突难免影响到全球化肥供应,从而抬高粮食的生产成本,必然对农业粮食生产带来消极影响。在这样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保障大国粮食主动权,绝不可寄希望于国际农产品市场,必须开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粮食等农产品大循环体系。
  还必须更进一步深入认识到,构建农业粮食新发展格局,是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也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2. 在流通规模扩大条件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须。随着我国农业粮食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内粮食流通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巨大,建立完善以国内粮食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具有极大必要性。2021年12月6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从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都超过1.3万亿斤,其中70%以上的粮食都经过流通渠道进入消费领域,绝对数量超过9100亿斤。此外,从国外进口的大批粮食、油料等农产品也都是通过流通渠道实现终端消费的。如此庞大的粮食、油料流通数量表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而,目前在我国粮食等农产品市场流通中,还存在种种短板。诸如,总体上市场主体素质较低,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交易秩序较混乱,农村粮食储存损耗较严重,以及在实体经济部门内部供给与需求之间、实体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不畅通等,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补足短板。其重要措施就是通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探索创新粮食流通现代业态模式,加强市场监督监管,建立完善的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并促使国内与国外“双循环”体系相互促进,以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性去应对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变”与“不变”中寻求新的平衡,确保大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上述国际和国内不断变化的环境表明,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后疫情时代大挑战必不可少的历史责任,是我国粮食产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我国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把粮食安全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关口,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最佳抉择就是: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坚持独立自主道路,稳步奋进新征程,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更着力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
  (二)强化根基,筑牢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的不败之地
  我国应对“大变局”“大挑战”的一项根本举措就是从本国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粮食生产根基。首先清楚意识到,所谓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不是简单的指“循环何物”“从何地”循环到“何地”,而是需要多维度地探索与把握其时代背景,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基础、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机制,以及什么样的供给和需求等。总之,需要系统地理解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的深意,并采取实际行动,打牢农业粮食产业基础建设的根基。主要包括“七高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高效率水灌溉基础建设、高质量种子培育和繁殖基础建设、高效益市场体系健全与完善基础建设、高水平科学施肥与测土配方基础建设、高效率粮食物流系统及鲜活产品冷链物流基础建设以及农业粮食高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建设。加大“七高基础建设”的力度,是增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外延扩大的新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充实内涵发展的新增长点,还是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的新动能。显而易见,着力实施“七高基础建设”,就抓住了构建国内粮食等农产品大循环体系的关键和基础,既是扩大农业粮食产业投资的重点和方向,也是加强其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和支撑,更是构建国内粮食大循环体系的基石和基业。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粮食产业结构,使我国成为一个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大国,成为一个“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大国,成为一个掌握国家粮食主动权、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的大国。

nlc2022081217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755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