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粮食安全隐忧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叶凌萱 王杰森
摘要: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文章针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进行分析与思考,从中国粮食供应的“紧平衡”的状态出发,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粮食供应出现的价格及部分农作物供需波动所带来的粮食安全挑战,以及与之并行而来的粮食供应链调整、粮食市场控制力增强和中国对国际粮食安全治理话语权提升的种种C遇,并提出面对挑战与机遇要从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价格和社会预期三个方面发力为疫情时代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助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安全;粮食保障;粮食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20304
Hidden Worries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VID-19
Ye Lingxuan, Wang Jiesen
( College of Marxis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
Abstract: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s the top priority to achieve long-term st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onder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VID-19. Starting from the "tight balance" of China’s food supply, it analyzes the food security challenges caused by the price of China’s food supply and the fluctu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some crops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all kinds of opportunities for the adjustment of grain supply chain, the enhancement of grain market contro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voice in the governance of international food security;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make efforts from three aspects: stabilizing food production, food prices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to provide guarantee for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boost development in the epidemic era.
Key words: COVID-19, food security, grain supply, grain market
粮食作为战略物资,更是人们最根本的生活需要。随着疫情的蔓延,部分国家开始控制粮食的进出口。鉴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食品安全成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国的粮食供应处于较为均衡的水平,能够保证14亿人的温饱问题。然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要求持续提高,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供应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目前,中国的粮食供给状态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
1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
1.1 供需关系的持续调整,粮食安全有所保障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显示,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粮食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取得了显著成就。首先,中国基本实现粮食的自给,人均粮食供给已达到国际水平。2012年,中国人均占有粮食量达到483 kg,超过国际标准的400 kg粮食安全线21%;除此之外,中国人均谷物占有量也高于国际水平。其次,中国居民的营养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同时,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主粮如大米和小麦的消耗量也在逐步下降。此外,随着肉类、家禽、鸡蛋、牛奶和其他动物食物的消费大幅增长,饲料中的谷物如玉米和大豆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1]。最后,中国粮食储备量不断提高,粮食危机的应急机制逐步健全。2000年中国开始实施储备制度改革以来,已形成了政府储备、政策性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三大类型。到2018年,中国标准粮食仓房仓容和简易仓容达到9.1亿t,以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的粮食为“压舱石”,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保证了粮食供应[2]。另外,为了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国家在大、中城市以及物价容易波动的区域,设立了一套完备的应急储备体系,可提供10~15 d的应急供应。中国的食品保障是以现在为基础,面向未来的。中国以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供养了20%的人口,实现了由饥荒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不仅保证了本国的食品安全,还积极地促进了全球食品保障,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处在最好时期。
1.2 中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耕地面积持续缩小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粮食产量在2012年达到58 958万t,2015年达到62 144万t,实现了新的飞跃;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5 789万t,相比1949年,增长了4.8倍;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8 285万t,比2020年增加1 336万t,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在持续增长,而耕地面积在逐年下降。自2016年以来,中国的粮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下降76万hm2。2019年,全国农作物播种为11 606万hm2。然而,目前中国的粮食产量仍在不断增加,这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强大保障,推动了中国的粮食总产的持续增长。但这也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民的数量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城镇化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非农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农科院2020年工作会议指出,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粮食供需的矛盾越来越严重[3];依靠作物肥料、农业技术创新等要素,虽然还有增长的空间,但亩增产量接近上限;耕地总面积持续下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源承载能力趋于饱和。全球因新冠疫情爆发而受到冲击,粮食的供给和流通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必须守住耕地红线,确保足够耕地进行粮食种植。
nlc2022082513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8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