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升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方宝强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写作遇到困难的问题,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写作“瓶颈”的策略:教师应不断挖掘写作资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突破学生思路狭隘、构思困难或瞎编硬造、题材陈旧老套的“瓶颈”;通过对审题、破题和点题的有针对性的练习,突破学生作文容易偏题、离题或中心不突出、主题不鲜明的“瓶颈”;通过借鉴优秀范文的表达方式,突破学生习作语言缺乏文学美的“瓶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最终让学生克服写作的困难。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学生总感慨读书难,读语文更难,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可以说,作文是学生的“拦路虎”,学生总是“谈文色变”,可是,作文的分量又是那么重,那么,学生该如何写好作文呢?如何让作文给人以美的享受呢?对于教师来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还是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下面,笔者就如何突破写作“瓶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探讨。
  一、开拓思路,突破题材陈旧的“瓶颈”
  在一次作文课中,笔者以“有一种美丽唤醒了我”为作文题目,让学生先来谈谈思路。一位学生说:“有次考试失败,心情低落,遇见暴风雨中顽强生长的小树,而这美丽的小树,唤醒了我去领悟坚强的意义。”另一学生说:“早上看到一位年老的清洁女工,瞧不起她。一天,走在路上,风大,眼睛吹进沙子,我忙着揉眼,手里的卡片突然被吹飞了,挂在树枝上,而清洁工毫无私心,主动帮我,艰难地从树枝上取下卡片,清洁工美丽的人格唤醒了我,告诉我不可以貌取人……”
  大家用掌声肯定了学生的分享,但这些题材都较普通。笔者认为,学生写作的第一个“瓶颈”在于下笔前的构思:他们往往想不出要写什么,在脑海中搜索不出新颖的题材,在人生经历中翻找不出深刻的故事,难以构思,无从下笔,导致思维停滞不前,久久写不出好文章。因此,笔者认为,要突破学生思路狭隘、构思困难或瞎编硬造、题材陈旧老套的“瓶颈”,有以下一些方法。
  1.师生合作探究,发散思维,开拓思路,寻找最合适的题材
  师生在交流中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寻找写作题材时,笔者先分享自身的感受“如果我来写,我会写什么”。笔者分享了当班主任的心路历程――以前当班主任,多是凭借经验来处理问题,后来有幸观摩了广东省第八届班主任能力大赛,选手们在舞台上从容自信,面对各种情境、问题,运用各种教育理论理性而系统地分析问题,进而合理地解决问题,达到育人的目的。这种在聚光灯下闪耀智慧的美丽唤醒了笔者,使笔者内心受到震撼,进而转变管理思路,认识到须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也应用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实践,比如,“破窗效应”“共情理念”……由于师生平等、真诚地交流,所以学生们听得十分投入,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在笔者的启发下,有一位学生随后分享了他与父亲等待日出,观赏日出的美丽,这唤醒了自己――凡事应学会耐心等待,才能欣赏到美丽的风光。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具有真情实感、有意义的、个性化的素材。可是,学生有时在脑海中搜索不到直接经验,那么,我们可以联系间接经验,结合名著、课文、古今中外的故事等进行艺术性的创作。如,莎莉文老师带给海伦・凯勒以温暖、希望和爱,这种人性的光x和美丽唤醒了海伦迷茫的灵魂;朱赫来为保尔讲革命故事和革命道理,唤醒了保尔稚嫩的心灵,引领保尔走上革命的道路。
  教师平时应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如,命题作文《我眼中的色彩》,可以发散到绿色环保、白衣天使、橙色逆行者等角度启发学生进行写作;如命题作文《窗》,可延伸到老屋的天窗、落地窗、番茄藤蔓缠绕的窗、心窗、打开天窗说亮话等角度,力求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素材,这也提醒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应多元化,然后筛选最佳的视角来下笔。
  2.分享优秀范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借鉴优秀作文的立意、构思、选材、视角等,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写“春天的色彩”,有的学生刚写时以为“太简单”,在小学时经常写,但写好后,却有套路化的感觉,如冬天雪融化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有位学生则别出心裁,关注社会环保问题,写现在的春天已经变成灰色的了,“空气像是一种色素,给黄花白蝶一种新的颜色。花瓣没有一片是完整的,以往的蝴蝶蜜蜂变得不再稀罕它,唯有屎壳郎在花下攀爬。蝴蝶像个喝醉酒的汉子,不断拍打着自己残缺又灰暗的翅膀,在乌烟瘴气中四处乱飞……”这样立意新颖、深刻的学生习作,既引发人们思考,又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
  又如,关于“回家”一题,不少学生写周末放学回家的情景,个别学生则另辟蹊径,写灵魂回到精神的家园,如陶渊明回归田园,桃花源就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安放灵魂的最佳归宿;而一个学生则写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看到“邻居的老太太年过七旬,一个人守着一间空房子,坐在门前的石椅,脸上写满沧桑与孤独,眼中藏了许多不愿为人知的苦楚。她说,她在等她的女儿回家。略有耳背的她在与同龄人相互寒暄,门外只晾了两件衣裳,饭桌上也只有简单的小菜,心中只在期待那蒙了灰的电话响起。”这是乡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小作者以“回家”为题,伸出敏锐的触角,引发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注与同情,立意深刻、新颖,当然能脱颖而出;还有一些学生则写香港、澳门“回家”,回归祖国的怀抱,这样的立意则非常高远。
  3. 从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得到启发
  学生在平时作文中写父母亲的题材,常见的落入俗套的题材有“风雨中生病,母亲冒雨抱我去医院”“父亲教我骑自行车,经历了摔倒、失败后,我终于成功了”“我考试失败,心情低落,回家后闷在房间里,母亲端着牛奶进来安慰我”……那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写父母亲,除了可以从“背影”“田野中的白发”等经典视角下笔外,还可从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得到启发,如,在《拥抱》一文中,父亲总在练习拥抱,只为在女儿的婚礼上拥抱女儿来弥补缺失的父爱,这启发我们写父母亲不要总流于俗套,而须抓住动人的瞬间或动情点,构思出新颖的个性化的题材与视角。

nlc202208291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860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