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化教学: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法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关红霞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法宝”。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驱动学生深入探究,助力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实现提质减负。鉴于此,文章以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阶段为入手点,阐述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127-03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新时期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是教师单一地应用讲授法实施课堂教学。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小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单一地应用讲授法一方面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单一,课堂氛围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理解负担,影响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1]。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面临过重的学业压力,因此为了提升学习效果,不得不参加校外培训,这样进一步导致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在过重的负担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因此出现身心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有实践证明,在良好的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会自主走进数学课堂,主动与教师、数学知识互动,由此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增强课堂学习效果,从而减轻过重的负担,实现健康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教师要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已有经验是学生实现有意义建构的关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实践也证明,生活经验是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情感的基础,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
  保障。
  基于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树立生活教育观,把握不同教学阶段,灵活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进入数学课堂,自主迁移生活经验,探究数学知识,建构良好认知,锻炼相关能力,增强数学学习效果,实现提质减负。
  1 课前:走进生活,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课前,学生如果具备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做好课堂学习准备。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在体验现实生活之际,学生早已接触各种数学现象,且对其产生了兴趣[2]。立足于此,教师可以课前阶段为起点,设计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与熟悉的生活现象互动,建构数学认知,产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学习积极性。
  以“年、月、日:看日历”的教学为例,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任务:“你家里有日历吗?你知道日历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你知道日历有怎样的特点吗?请带着这些问题观察日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在此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日历,对日历建构初步认知。在学有所得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因此继续探究。同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月份有30天,有的有31天?怎尤范2月份到底有多少天?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自觉走进数学课堂,迁移自学所得,主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由此推动课堂教学深入,为课堂教学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2 课中:体验生活,增强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活动化,简单来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数学知识,锻炼相关能力,由此获得学习满足感,增强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 创设生活化情境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情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建构的载体。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体验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迁移已有经验,积极探究,增强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对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立足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驱动学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位置与方向:确定位置”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件呈现电影院某放映厅场景和一张电影票,熟悉的生活事物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根据放映厅场景和电影票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相信大家都有到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请看课件中展示的电影票,大家可以指出电影票上的位置吗?”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并追问:“看来大家都能根据电影票找出座位。那么大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找出座位的呢?”此时,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部分学生提到了“一组数”“横排、纵排”等关键内容,教师据此引出数对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继续联系新知内容,创设其他生活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数学学习积极性。如此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建构数学认知,便于深入探究数学新知。
  2.2 创设生活化操作活动
  “做中学”是对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践,也是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指导。正如上文所言,教师在课堂上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做中学”是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的过程,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4]。小学生有浓厚的操作欲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数学现象,发现数学结论,由此建构数学认知,增强学习积极性。
  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为学生发放数学任务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拿出数学任务卡一,并提出问题:“观察数学任务卡一上的长方形,你觉得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思考。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教师继续进行引导:“试着在任务卡上摆一摆,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大部分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切实发挥自主性,探索不同的方法。此时,无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展现各自探索到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经验的作用下,小组组长带领全体组员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并及时记录可行的方法。之后,教师组织汇报展示活动。在汇报时,各个小组展现出不同的方法。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继续提问:“任务卡一上的长方形比较小,我们可以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那么,当长方形很大的时候,如游泳池、操场等,我们要如何测量面积呢?”如此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探究积极性大增,并自觉与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探究其他方法。由此可见,有效地创设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探究数学的主动权,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够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nlc202209231429



  2.3 创设生活化练习活动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学以致用,增强数学学习积极性。由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情,立足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创设生活化的练习活动,促使学生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以“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小小鞋店”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学生体验生活化情境,经历了数据调查、表示等过程,建构了数学认知。教材在“练一练”栏目呈现了相关练习题,其中,练习一旨在引导学生模拟开鞋店,进行“进货”调查,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生活的便利。对此,教师可将练习题转化为练习活动,先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调查鞋码的方法,接着鼓励学生调查本班学生的鞋码(每组调查15名学生),最后请学生整理、展示调查结果。在体验练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课堂学习经验,积极交流,踊跃调查,课堂氛围愈加轻松、自由,同时,学生也因此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完成练习任务后,教师随机选择小组展示练习成果,并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给予有针对性的点拨,借此使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认知。在此期间,教师还要肯定各个小组的良好表现,使学生获得合作练习的满足感,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 课后:回归生活,强化学习积极性
  课后是学生强化课堂学习所得的重要阶段。回归生活是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强化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5]。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学生学习所得,设计相关任务,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3.1 在生活中阅读
  在生活中阅读是指教师设计阅读任务,驱动学生回归生活。数学阅读资源多种多样,部分极具趣味性,如数学史。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史内容很容易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提升数学的学习水平。所以,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应设计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
  以“正负数”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学生建构了对负数的认知。立足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应利用网络,搜集负数的发展历史,并自制数学绘本,展现负数的研究历史。立足绘本内容,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在体验了课堂教学活动后,相信大家都认识了负数和正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负数的由来》绘本,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看看负数是如何发现、发展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同学们可扮演‘小老师’,为父母或小组成员读绘本,介绍负数的发展历史。”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走进数学绘本中,认识负数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完善认知。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趣味性,强化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自主学习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3.2 在生活中玩游戏
  游戏化教学是数学教学方式之一,是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6]。已有实践证明,学生体验游戏活动,不仅会实现“玩中学”,还可以强化学习积极性。课后服务拓展了数学教学时空,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游戏化教学的便利。在实施课堂教学后,教师要研读数学教学内容,编创游戏,并将其应用于课后服务,生成游戏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观察物体:我说你搭”的教学为例,在课后服务期间,教师创设“我来说你来搭”的游戏活动。创设该游戏活动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各自拼搭数学模型,并为其拍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担任讲述者,描述自己所拼搭的数学模型,其他成员认真倾听,想象画面,并开始拼搭。之后,讲述者呈现照片,全体成员对照照片和数学模型,选出正确的模型,并讨论拼搭中的错误。学生拼搭正确则得一分,拼搭错误不得分。这样的游戏为学生提供了应用所学的机会,同时,在游戏竞争机制的驱动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增。此外,学生不仅强化了课堂所学,还锻炼了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游戏活动提升了课后服务质量,助力数学课堂教学增效。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增强数学教学效果。鉴于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双减”契机,立足课堂教学增效之于减负的重要性,树立生活教育理念,以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为入手点,灵活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借此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浅入深地建构数学认知,锻炼相关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切实实现提质减负,推动“双减”政策落地。
  【⒖嘉南住
  [1]肖红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1(31).
  [2]杨芳芳.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J].天津教育,2021(36).
  [3]高保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
  [4]孙洁.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
  [5]汪国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7).
  [6]李艳格.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生活化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关红霞(1978~),女,汉族,甘肃白银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nlc2022092314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013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