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控量减负 创新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冀建利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领会“双减”政策的内涵和要求,科学改进、优化传统数学作业设计,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将“双减”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重点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法,以此实现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124-03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作业是前置准备与后置延伸,高水准作业能够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实现高效教学[1]。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作业负担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普遍现象。“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结合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作业,促使作业积极发挥作用,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2]。
  1 “双减”背景下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1.1 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3]。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单纯地减少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也是缺乏科学性的。“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改变以往机械式做题以及死记硬背的作业形式,不能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增加作业的“量”、忽视作业的“质”。教师要真正认识到作业的价值,创新作业设计,布置一些“量少质高”“以一当十”的作业,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1.2 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点有所不同,所以其需求也不一样[4]。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布置作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积极完成作业的同时,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点
  2.1 控制作业总量
  “双减”政策反复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走进其内心,了解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耐心地帮助学生查找自身短板,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放学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筛选作业内容
  为了发挥作业的作用,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深刻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点,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认真筛选作业内容,基于学生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科学布置作业。同时,作业应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引导学生深度、高效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收获进行重点关注,合理把控教学进度,提炼出重难点知识,科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5]。另外,基于学生的短板,教师要对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合理调整,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在贯彻执行“双减”政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2.3 创新作业形式
  一般情况下,书面作业是教师普遍采取的一种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某一个知识点,但是该形式却难以彰显出作业的作用与价值,极易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双p”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大纲,积极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且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借助实践类、生活类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3.1 倾听学生的心声,把握作业量
  据调查得知,目前很多小学生的作业均存在超标的情况,放学休息实质上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写作业,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6]。因此,教师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各科作业量,布置适量的作业。如现在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且每一个学科均布置了课后作业,再加上很多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因此,学生的作业量非常大,而大多数任课教师却完全不知情。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先在课堂上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前告知学生:“若你们弄懂了今天的知识,那么我便少布置一些作业。”这样便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基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题量与题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量设计综合题型,争取做到一道题考查多个知识点,以此减少学生的作业量。
  3.2 渗透文化,让数学作业有高度
  数学学科拥有较高的人文价值[7]。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深入挖掘数学知识背后所包含的人文资源,巧妙地进行文化渗透,引导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数学独特的文化和精神。
  如教学完“圆柱与圆锥”后,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死后,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个“圆柱容球”的几何图形,这是为了表现圆柱容球定理是他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如图1所示,当圆柱容球时,球的直径与圆柱的高、底面直径相同,这时该球的体积则是圆柱体积的,球的表面积则是圆柱表面积的。请问:①如果圆柱底面半径为4 cm,球的体积、表面积分别为多少?②如果圆柱底面半径设定为r,那么球的体积与表面积分别为多少?③当圆柱容球时,球的表面积是否等于圆柱的侧面积?④你还发现了什么结论?

nlc202209231431



  该作业以“圆柱容球”经典集合模型为载体,从特殊到一般,从封闭到开放,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数学阅读、数据运算及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指导学生深入探究经典数学问题,逐渐丰富其文化内涵。类似的作业还有欣赏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等,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独特的魅力。
  3.3 走进生活,让数学作业有温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设计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作业,不但能够让作业更加丰富有趣,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善于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其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8]。
  如教学完“统计”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首先要求学生统计自己家中每个月的用水量以及主要用于什么地方;其次让学生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父母提交一份科学用水的建议书。借助这样的作业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这样他们可以真正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与作用,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4 合理分层,让数学作业有梯度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9]。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时,由于已有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思维模式不同,所以感受认知也不一样。若是按照传统“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只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不甚理想。尤其是对于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难度层次较低的作业缺乏挑战性;而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难度层次较高的作业又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
  如教学完“认识负数”这一内容后,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其掌握正负数的计算便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开放性的问题:小明父母每个月工资各5000元,给爷爷奶奶生活费400元,妈妈买衣服300元,爸爸奖金500元,水电煤气费用300元,购买食物300元,那么小明家每月结余多少钱?教师设计的作业不仅要调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参与热情,确保其学有所获,强化其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使其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确保其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习能力。
  3.5 合作探究,让数学作业有深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应当重视合作探究,以具体问题为媒介,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与合作意识。
  如针对部分小学生洗手之后并未拧紧水龙头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5人一组,通过实验的方式大概测算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并记录相关过程,最终形成实验报告。这样的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其探究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布置“校园内的测量”等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促使其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小学数学作业更有深度。
  3.6 学科融合,让数学作业有广度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必须要有机整合数学和其他各类课程,才能够实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才可以有效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10]。
  如针对“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古语云“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圆,一中同长也”,请大家思考这三句话分别指出了圆的哪些特征,你能否结合语文知识说一说这三句话的内在含义。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充分凸显数学的感性之美,也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对于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来说,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渗透,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去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3.7 改进作业评价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数学作业评价有“四多”:大多由教师给学生评价;大多只判断正误;大多注重“量化”;大多进行简单的等级评价。这样的评价无法发挥其教育功能。对此,教师应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作业多由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评,让学生在互评中巩固知识、互相促进。或是教师给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自己对照着进行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教师在评价作业时也不要只打个勾或叉,或是简单地写个“优、良”,可以写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或是点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等。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能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提升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同教材与学生相适应的作业,作业设计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复习、巩固知识,使学生能够学得快乐、做得开心。
  【参考文献】
  [1]何能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减”与“加”[J].新教师,2022(3).
  [2]孙玉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3).
  [3]王佳怡.创新作业模式 助力“双减”启航――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1+N作业设计探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8).
  [4]樊丽珍.“双减”背景下高效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2022(13).
  [5]朱玉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6).
  [6]刘雪红.基于“双减”背景简析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法[J].小学生(上旬刊),2022(2).
  [7]任喜相.“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新思路[J].新课程,2022(1).
  [8]李梦洁.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数据,2021(12).
  [9]郭晓莉.“双减”背景下前置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
  [10]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
  【作者简介】
  冀建利(1974~),男,汉族,陕西商洛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nlc2022092314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013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