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雪梅
摘要: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是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路径。自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赣州坚持湾区思维先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互联互通先行,加快基础设施“大联通”;对接融入大湾区,推进开放平台共享和开放协作先试,推进全方位领域“大衔接”等,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奋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取得了初步的明显成效。
关键词:赣州 粤港澳大湾区 桥头堡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与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具有天然的优势。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是“全国第3个、中部第1个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1 ]。2020年6月,江西省出台《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成为全省战略。2021年1月,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赣州全面落实国家、省重大决策部署,将“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作为全市“三大战略”之一,紧紧围绕建设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区、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等“三区一园”的目标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取得了初步的明显成效。
一、湾区思维先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粤港澳大湾区承载了中国三大主要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市化战略。”[ 2 ]近年来,赣州全市上下树立科学对接理念,强化学习“湾区思维”,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头脑风暴”,把全球视野、开放胸襟真正立起来,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请进来搞活市场,以“第一等”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除了“南下”考察招商外,还按照择优、按需、口的原则,分批次选派数百名干部赴大湾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全市上下形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同时,通过讲座、论坛、课题攻关、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方式邀请湾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现代经营管理人才等来赣州指导,带来湾区新思维。
同时,对标大湾区先进发达地区,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对标湾区打造“一流服务”,努力实现在赣州办事和大湾区无差别,打响“干就赣好”品牌;对标湾区打造“一流效率”,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90%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对标湾区打造“一流作风”,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企业“安静生产期”等制度,规定每月1号至25号,不允许进企业进行检查,同时,开通“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区”,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企业的融资、用地、招工等难题,让企业在赣州无事不受扰、办事不求人,着力打造新时代“第一等”的营商环境。
二、互联互通先行,加快基础设施“大联通”
赣州以建设革命老区交通强国试点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与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造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
一是铁路方面,构建高铁“双通道”,除赣深高铁外,还规划建设赣广高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目前,赣深高铁已于2021年12月10日全线通车,赣粤合作迈入了高铁时代,这对于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加速江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挥赣南地区“后花园”“菜园子”作用,促进“湾区+老区”的“双区联动”,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公路方面,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寻乌至龙川、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即将形成5条入粤快速大通道,大大提升省际互联互通水平。
三是空运方面,赣州黄金机场与深圳、广州、珠海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实现航线覆盖。赣粤运河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赣州港综合枢纽货运码头启动建设。
未来,赣州将全力畅通陆路、水运、空中通道,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让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越夯越实、越建越强、越联越畅。
三、对接融入大湾区,推进开放平台共享
赣州积极推进开放平台共享,实现了新突破,现已成功开行“深赣欧”班列,开通运营“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通关新模式,并与深圳启动共建深(圳)赣(州)港产城特别合作区,积极探索“特区+老区”合作发展全国范例等。
2020年5月12日,满载货物的“深赣欧”中欧班列从深圳盐田港首发启程,这标志着“深赣欧”班列成功开行。开通运营“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通关新模式,将深圳盐田港的海关闸口、码头堆场前移到赣州国际陆港,推动赣州货物经盐田港进出“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真正实现了同港、同价、同等效率,为企业节约物流时间成本40%、物流资金成本30%。下一步,赣州国际陆港将与深圳盐田港、广州港等沿海港口加强合作,运营好“赣深组合港”,进一步拓展“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通关模式。
2020年10月25日,深(圳)赣(州)港产城特别合作区开工建设,总体规划50平方公里,按照“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的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目前,深赣港产城正在打造“两条山水廊+三条活力带+四大门户”空间格局,构建“1+8”港产城板块,即以赣州国际陆港为核心,布局赣州陆港综合保税区、深赣智能制造(电子)产业园、深赣科创城、现代家居产业园、国际汽车小镇、绿色智慧社区、战略发展区和现代森林小镇。
与此同时,赣州还依托赣粤产业合作示范区南康片区、“三南”片区,赣州探索设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区,发展“飞地经济”,打造赣粤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和先行示范平台。
nlc202209261526
四、开放协作先试,推进全方位领域“大衔接”
赣州聚焦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型创新区和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的“三区一园”,接稳“产业转移棒”,筑牢“两城两谷两带”产业链,提拎起“菜篮子”向南,着力打造“湾区 老区”跨省区域合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典范。
针对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产业外溢趋势,赣州各地深度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市场规则体系,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加强全产业链对接,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加强金融合作共建,获批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引进平安银行、广l银行在赣州设立分行并开业运营。加强科技协同创新,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运行,填补了江西省无国家大院大所的空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效应。成功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与华为共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引进深圳启迪科技建设赣州市科技城等,通过做大做强现代家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1+5+N”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同时,赣州借助已形成的“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四大旅游品牌,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引进了华强方特、华侨城、鼎龙等大湾区知名企业投资建设方特东方欲晓乐园、江南宋城、十里桃江森林度假区。赣州不断丰富产品业态,全市建设了一批文化内涵丰富、观光体验俱佳的旅游项目,率先打造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乐园DD方特东方欲晓、工业与旅游融合项目DD南康家居小镇、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会昌小密花乡、教育与旅游融合的会昌和君小镇等跨界融合新兴业态,成为游客竞相前来的新网红地、打卡点。在赣深高铁开通前后,还主动对接大湾区客源市场,精心打造了“初心路”“客家情”“阳明游”精品旅游线路,实施“引客入赣”,赴大湾区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并组织开行大湾区“红色初心号”“客家情”旅游专列,引来大批湾区游客到赣州旅游。截止2021年,全市各类省级以上景区品牌总数达164个,4A级旅游景区实现县县全覆盖,共建成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105家、特色民宿105家、建设美食街23条、“赣州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16家、创评客家美食旗舰店43家、打造特色菜24桌、创排旅游演艺节目20台,开通旅游直通车20余条。
此外,赣州还全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建设了大湾区“菜篮子”展示交易(安圣)中心赣州市农产品运营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暨冷链物流园,入选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2个,占全省的97%。
在吸引人才上,为力争请进更多“湾区人才”,赣州出台“人才新政30条”“补充措施18条”以及20多个人才配套措施,给予创新创业人才资金项目扶持、税收优惠,在解决人才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陆续吸引了不少“湾区人才”,为赣州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赣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赣州将继续解放思想、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在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上笃定前行,实现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参 考 文 献】
[1]曾光.《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路径研究――以“十四五”时期江西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老区建设,2022,(22),第3页.
[2]王海荣.粤港澳大湾区承载中国三大战略[J].深圳商报,2018-08-23(4).
(责任编辑:李雪威)
nlc2022092615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0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