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哲
[摘 要] 近年来,国家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的背景下,强调师范专业认证,即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重视课程建设路径的探究,从课程定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入手,认真分析现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优化,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持续改进。
[关 键 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38-04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初步方案,并于2018年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进行了“打样”,要求各级各类院校认真学习专业认证要求,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作为教育质量的首要保障,课程建设是重要一环。课程与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关键,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关键,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形成支撑,而课程教学是实现毕业条件的支撑。在国家专业标准要求下,建设顺应时势、顺应新标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各级各类学校顺利完成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而在此之前,工程专业认证已经进行了多年,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者针对专业认证进行研究,研究广度大但并不深入,而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研究较为丰富。近年来,随着“质量22条”“新时代高教40条”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件出台,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高校课程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了较多关于单门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教育部印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文章如春笋般刊登在各级期刊中。基于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较多为中外院校课程对比研究,基于实践角度,更多研究聚焦于“实践教学”环节。
本研究基于已有研究角度,按照国家、地方教师教育方针政策,在对利益方多渠道调研的基础上,多维度、多角度对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并从实践层面提出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二、课程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学”
榱巳面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校生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意见及评价,于2022年2月对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线上发放及回收问卷的方式。参与问卷调查的本专业一年级学生为121人,二年级学生为91人,三年级学生为101人,四年级学生为64人,除9份无效问卷外,共计368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360人),涵盖了各年级学生,获得的信息较为完整。
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校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较高,专业必修课程中深层专业知识及重要技能掌握较好,并能在选修课程中拓展知识点和兴趣点,对教材与教学内容选取满意度较高(见文末表1)。
在“教学方式”选项中,“老师一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及“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由老师讲、学生听”得分较低,分别为3.35和3.36;而在“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我们积极思考”“老师通常不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寻找答案”分数又回到了4.0阶段。在“老师经常让我们划分小组进行探讨研究”“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在讨论问题时要形成自己的观点”两个问题中,分数更是在4.2分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师生共研项目及课后关于专业学习的深层次探讨的评价不高,分别为3.59和3.79。
在调查中,有近半数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仍采用“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和“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讲、学生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多使用小组讨论、小组练习方式进行教学,很受学生欢迎(见文末表2)。
学生对于学习效果评价分数均在4.0以上,除“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项内容,原因是教学安排及从第四学期开始专业课程的增多,让学生感觉自主学习时间大大减少。新培养方案实践学时由16学时1学分缩为16学时0.5学分,为了保证原有学分的要求,学生的学时大大增加(见文末表3)。
在“毕业后就业意向”的调查中,学生会偏向选择基础教育相关教师岗位,以中小学教师为就业意向的选择稍多。“学前教育师范生对入职幼儿园的意向调查”中,调查对象为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的124名本科生。但是在表达自己“是否希望去幼儿园一线工作”时,有19名学生表示“愿意,也想去幼儿园一线”,而表示“不想去幼儿园一线”的学生占到接受问卷调查总人数的42.74%,另外,仍有41.94%的学生表示还在犹豫。
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成长及影响因素”的相关访谈中我们发现,薪资待遇低、难以维持生活的现实因素是影响学生专业学习和入职意向的主要原因;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失落感也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时出现了迷茫和困惑;幼儿园工作的辛苦及对家长工作的恐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学生整体对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学习效果及学习评价满意度高,整个调查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渴望很强烈。
通过与学生平日的交谈也能发现,学生对于技能课程如钢琴、舞蹈、美术的成就感更强。学生认为,由于实践环节中见习任务完成度低,实践环节没有真正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因为实践环节的繁重工作打击了日后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勇气。因此,在职业选择中,学生选择中小学任教与幼儿园任教的比例一样。
nlc202210221123
由此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身边人认可其专业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增设课外阅读书目的分享,并坚持学生每周进行打卡;在课中随时加入课程内容相关的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和世界前沿的教育动态。当学生见习时与一线教师或者幼儿家长交谈时,能够展现出自己涉猎较广的知识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或教师认可学生的专业性,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
(二)教师的“教”
通过调查学前专业人才需求、服务区域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明晰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中的能力需求。
我们主要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设计调查问卷,全面了解30家用人单位对本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调查。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平均满意度为98%,“专业知识”平均满意度为94.17%,“专业能力”平均满意度为93.06%。其中,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满意度为96.67%;幼儿评价能力满意度为86.67%;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满意度为90%;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满意度为93.33%;游戏活动的支持能力满意度为96.67%;沟通与合作能力满意度为95%;专业发展能力满意度为95%。用人单位负责人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同时,希望今后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多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要重视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的理论核心经验的学习,同时提高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案例讨论与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家园沟通能力。
三、课程建设策略
从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层面,我们发现存在诸多有待提升的地方。可以大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素养,从课程定位、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优化课程建设。
(一)科学调整课程定位
根据社会专业人才需求及服务区域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通过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将社会需求与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做匹配度分析,明确课程目标。专业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各类政策法规,熟悉国家要求与行业标准,明确课程定位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并结合本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要求,综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的目标,积极调整并优化课程定位。对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重新进行划分,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师教育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专业课程核心课和拓展课,并丰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优化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学时与安排。
(二)化课程结构
重点建设学前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开拓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加强课程标准修订、完善,加强课程内容体系完善、补充,及时更新学前教育专业新知识和新要求。本专业课程结构充分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完全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通识教育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达到总学分的23%,支撑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相关课程学分达到总学分的23%,各类课程设置与学分比例达到认证标准并能够满足“一践行 三学会”养成教育要求。
原有的课程建设中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都设为专业基础课,突出了技能课程的重要性,现将技能类课程归为教师教育课程,但课程课时有所缩减,而将儿童观察、教学教法类课程、教学研究类课程增加了学时。结合现在对托育的重视,适时增加0~3岁婴幼儿保育教育类课程,建立起托幼贯通、“以儿童为本位”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升课程体系。
以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行课程体系的规划,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围绕“一践行 三学会”优化课程结构,实现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艺术技能、教育教学技能等几大模块课程群的建设。由于课程结构的调整与确定,以行业中对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为基础,因此,以幼儿园教师工作流程为依据,组建了五大领域课程群、儿童中心课程群,切实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优化课程建设,改革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进行可学、可教、可测和可达成的一系列细化。
(三)整合课程内容
明确课程目标,融入课程思政,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课程内容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新知识和新理念,以职业必备素养为核心确定各门课程的核心知识、拓展知识,并结合要求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梳理与丰富。
如以挖掘学前教育中国力量为主题,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张宗麟先生编著的《幼稚园的社会》一书,并要求学生将阅读的所思所感以打卡的方式分享出来,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与理解。又如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师于课堂中以红色歌曲为素材,布置幼儿舞蹈创编活动,并以实践课堂展演方式进行展示,以突出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四)优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关键,将高阶学习作为课程内容整合的最终标准。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课程建设中将围绕五大领域课程中学生实践素养为培养的前提,丰富更多、更鲜活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建设幼儿园优秀案例库。学前教育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中加入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走入课堂,设计一线幼儿园教师、实践专家的遴选的方案与流程来解决一线幼儿园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在课程内容、课堂组织与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团队教师积极且卓有成效地进行此课程建设:
nlc202210221123
1.更新课程内容。优化学生线下小组任务,围绕真实场景,设立一环扣一环的“连续剧式”小组任务,增加任务间的逻辑关系,更多地考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形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进一步调动学生W习积极性。
3.提高线上教学视频的制作水平,精炼、优化教学语言,合理把控学生线上教学内容与程度。提升教师使用教学平台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平台功能,进一步学习与掌握线上教学技术,充分利用平台的各项功能来辅助教学,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五)创新课程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灵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展开课程教学,尝试采用认知冲突等教学方法,创新课程组织形式。另外,将实践环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入教学活动环节,并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整合。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以学定教”理念,本专业不断深化和推进课堂教学变革,鼓励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堂教学时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与合作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多主体评价机制,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幼儿园一线教师评价等环节。创新课程评价活动形式,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指导,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本课程依据PCK理论,按照学科知识、儿童年龄特征和教学设计与手段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设计。平时考核通过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两部分进行综合评价。个人作业包括多次小测、活动方案各部分撰写练习;小组作业由活动设计思维导图、说课训练两部分部分组成。其中,这四项作业分别占平时成绩的25%,并根据学习通上学生的系统得分前五名将在平时综合成绩的基础上增加5%的成绩。平时小测一共进行四次,侧重对学科知识的考查(自我意识小测、人际交往小测、亲社会行为小测)及幼儿园领域教学相关政策文件中要求的具体考核(课程概述后小测)。活动方案部分撰写分成三个流程进行练习。首先,从学科知识和儿童年龄特征角度进行方案设计依据的撰写;其次,播放活动实况视频后,请学生撰写该活动的活动过程;最后,给出学生活动方案的设计依据与思路,由学生撰写该活动方案的活动目标。
案例二――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周时间,充分发动优秀毕业生、行业一线教师和一流课程建设团队教师共同为学生专业研究学习进行指导,以选题论证报告会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并成功展现了学生积极投身学前教育研究的热情。活动中,充分利用一线教师教育研究的教育态度和情怀,从研究的专业角度进行分析点评,从整体上加深学生对选题论证及专业研究的认识。
基金项目:保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策略研究”(课题号:JG202017)。
作者简介:张哲(1986―),女,汉族,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教学改革。
nlc202210221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1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