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图像、媒介:从《立言画刊》管窥民国京剧视觉现代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观星

  摘要:本文对民国时期《立言画刊》中京剧视觉文化的传播进行了考察,并以图像与媒介信息为研究对象,对报刊进行个案研究,试图管窥民国中后期京剧艺术视觉文化的建构过程。这种视觉建构蕴含于京剧名伶形象塑造、京剧名伶崇拜之风、京剧艺术"展示价值"、京剧文化于日常生活审美文化的表征实践之中。
  关键词:图像媒介《立言画刊》民国京剧
  《立言画刊》融新闻时事、古事、商业广告、奇闻逸事等信息于一体,是文本、图像与媒介融合的视觉载体。笔者认为,《立言画刊》呈现了京剧艺术与视觉现代性的融合,是民国时期摄影术、三色胶版印刷术与书刊等媒介融合的产物,具备强大视觉传播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立言画刊》不仅仅实现了京剧艺术在媒体与公共领域的视觉文化传播,还掀起了一股大众对名伶的崇拜之风。由《立言画刊》作为观看的载体与被观看的对象,形成了观众与媒介之间"观看"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大众自觉意识下的社会行为,并由此形成了1938至1945年间京剧艺术与戏剧、电影艺术等繁复杂的视觉文化图景。《立言画刊》不仅是一份简单的记录京剧艺术信息的报刊,也是特定时代下的一种视觉媒介,体现着图像、媒介对我国1938至1945年间京剧文化的构建历程。
  一、民国京剧艺术的视觉文化呈现与传播
  (一)《立言画刊》的视觉文化传播及其多元性
  民国时期,在商业经济与文化艺术融合的背景下,《立言画刊》呈现出民国中后期京剧多元化的形象与图像信息。其封面除了刊登京剧名伶的剧照、影视明星的写真之外,还刊登了民国商业广告信息(如常见的药品、食品等)。由此可见,《立言画刊》不仅塑造了当时京剧名伶形象、传播了京剧文化思想,还成为广告宣传的重要载体,真实反映了其作为媒介本身具有视觉文化传播及反映当时商品市场状况的作用。
  《立言画刊》中记录了京剧科班演员拜师的场景,这种"科班制"的教育方式在民国中期盛行,如其上刊登了京剧坤伶言慧珠拜师梅兰芳的合影,体现了当时传承带动京剧艺术发展的教育方式,以及京剧传播意识的觉醒。《立言画刊》除了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戏剧期刊以外,还是大众文艺综合期刊,具备娱乐性、商业性、时事性、艺术性、学术性等特性。正是因为《立言画刊》名伶形象与京剧视觉图像的特色,赋予了其作为视觉媒介进入大众日常生活及消费市场的可能性,这使得《立言画刊》刊登了许多具有商业性质的广告内容。如《立言画刊》第三三一期刊登了"津市皮货巨星一正隆皮货店"、"北方诊疗所"、百货商店等广告信息;第三三二期刊登了"新新商行"结婚用品及首饰信息、"染色精"专染布料与"正隆皮货店"等广告信息
  《立言画刊》是民国中后期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体现,这种"日常生活审美化"重点体现在当时男女服饰风格及装扮方式的变迁上。一开始期刊的封面多为京剧名伶身着旗袍与中山装的照片,且照片的拍摄角度也较为单一,后来封面人物的服饰开始越来越丰富,已经不再局限于旗袍、中山装,并且照片的拍摄角度也更加多元。以《影剧明星顾兰君》《坤伶李玉茹最近照像》《言慧珠》三者为例,《影剧明星顾兰君》与《言慧珠》中的人物发型时髦、装扮精致、妆容动人,并佩戴了精致的首饰,尤其是《言慧珠》中的人物身穿前卫的洋装外套,以时髦的造型亮相,彰显了都市女性的时尚形象。此外,《坤伶李玉茹最近照像》中的李玉茹身着时髦旗袍与皮鞋,呈现出一名演员在舞台之外的日常生活状态。笔者注意到,李玉茹的照片是通过拍摄全身像来记录她身穿时髦服饰时的状态。对比《立言画刊》中大部分的半身式或头像式的封面照片而言,《坤伶李玉茹最近照像》一图更加直接地展现出了坤伶日常生活中的整体形象,以此实现了大众对名伶、影星从舞台
  形象到日常形象的认识。封面剧照中坤伶所穿着的别致、新颖的服饰被当时许多女性效仿,从而掀起了一股对名伶的崇拜之风。
  《立言画刊》通过整合"名伶讲戏""戏剧问答""戏剧小说""戏剧观听记""国剧评坛""戏剧杂记"等专题板块,让社会大众参与到京剧艺术的改良与批评探讨中,进而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其中大量的图像、文字呈现出民国中后期京剧艺术的样貌,使我们得以从中窥见民国中后期京剧艺术发展与变迁的真实图景。此外,《立言画刊》中关于京剧批评的文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若将其中的批评文章进行系统化整理将是京剧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二)视觉媒介与商业的互融:《名伶百影》的诞生
  笔者发现,《立言画刊》第八十期、第一零五期与第一一四期均刊登了"东华美术照像(相)馆"的宣传广告,画面中的图像均是以坤伶扮相为主的旦角。此时,名伶(尤其是坤伶)图像日渐成为"视觉符号",被用于商业化的广告宣传中,形成了明显的明星广告效应。当时, 由于人们热爱戏剧,加之《立言画刊》这类期刊对京剧名伶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在北京兴起了一股拍摄戏装的热潮。各家照相馆纷纷将戏装拍摄放入照相馆的广告宣传中。以《立言画刊》第一一四期"东华美术照像(相)馆"为例, 使用的广告语有"专照戏相""戏衣齐备・扮相逼真""弧光摄影、配光准确、戏衣扮装、欢迎参观、照相放大、出品精良、不收租金、定价克己"[气从《立言画刊》第八十期、第一零五期、第一一四期的广告中可见,"专照戏相"已成为照相馆的主要业务。基于此,1941年北京立言画刊社出版了《名伶百影》(第一集)一书。这是北京立言画刊社为推广京剧艺术所出版的名伶剧照合集,包含了全新的名伶剧照与名伶小史。因《名伶百影》(第一集)的断销,时隔三月,北京立言画刊社决定对其进行再版,并将价格从原先的一元涨至一元二角,且内容板块更新为"名坤伶之部""名生旦之部""名净之部""名丑之部""便装之部"五部分。
  《立言画刊》在第一六六期开始对《名伶百影》(第二集)进行预热宣传,并附全部名伶名单信息。《名伶百影》(第二集)内容板块由"名坤伶最新倩影""名坤伶戏装造象(像)""名小生之部""名武生之部""名须生之部""名丑之部""名净之部""名旦之部"八部分构成,相较于上一版本多了三个内容板块。笔者认为,这对于报刊中京剧名伶及演出信息的分类起到了指引作用。实际上,《名伶百影》的不断修订、再版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京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也迎合了当时大众对名伶剧照的狂热追求。

nlc202211231059



  (三)脸谱艺术科普
  《立言画刊》的一大特色为京剧脸谱知识科普及脸谱艺术视觉推广,如涉及相关内容的栏目有"脸谱讲座""脸谱勾奇"与"脸谱撷珍"。其中一期刊登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绘的《李七脸谱》。郝寿臣先生自退休以来不问剧事,《立言画刊》邀请郝寿臣先生亲绘窦尔敦、鲁智深、曹孟德诸谱,并撰文于《立言画刊》之中作为辅助说明之用。《立言画刊》刊登的稿件中还有针对花脸的视觉样式提出的有关构图法则的内容,以"马武"一谱为例:虽属正格花脸但其原型仍是"六分拘法"。[3]这说明脸谱图式在构成视觉样式之时,也附带色彩构成、视觉美学思想。此外,汪鑫福曾在《失街亭之马谡》一文中强调脸谱图式的"图案绘制"对舞台化妆的重要性,并较为详细地讲述了脸谱图式的色彩构成、技法及"脸谱象征"三者的重要性。如《失街亭之R谡》中的"油白三块"(整脸),只能为《失街亭》一戏所用。面门之直纹,名曰暗红,"前场"面门印堂为直纹红色。这种融合众多京剧编剧、名伶、评论家与画师的脸谱科普知识,并对脸谱色彩构成方式、笔法等用绘图的方式进行推广的内容,对京剧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助推作用。
  (四)期刊封面视觉中心的转变:从"百伶"到"百影"
  1945年,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兴起,期刊的封面图像逐渐发生了视觉中心的转移,原来封面上京剧名伶的舞台剧照逐渐被电视明星的照片所替代。笔者统计1945年《立言画刊》(第三二八期至第三五三期,部分期刊资料缺失)的封面图像发现,多数封面不再以京剧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作为封面图像,更多的是以电视剧明星、京剧坤伶日常形象作为封面图像。实际上,从1944年末伊始,《立言画刊》的封面与版式的主视觉图像逐步由京剧名伶舞台形象转变为影星的剧照与日常写真,并伴随着时尚的服饰穿搭、造型形象,引领着大众的日常生活审美。
  承继上述,将《立言画刊》中封面、版式的视觉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掘出民国时期大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与关注程度的变化以及当时观众的审美诉求。
  二、《立言画刊》对新生活、新秩序、新风格的构建及促使京剧艺术视觉传播意识的觉醒
  (一)新生活、新秩序、新风格的构建
  1938至1945年,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海派京剧的传入影响了京津地区戏剧艺术的发展,近代城市的崛起也影响着戏剧艺术的改良、传播与生存方式。《立言画刊》的服务对象以戏剧爱好者、从业者为主,这种以大众为主体传播近现代艺术文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大众的生活、审美等方式,形成了一种新生活、新秩序、京剧名伶形象的图像转译及视觉传达,如《立言画刊》将梅兰芳的剧照作为封面,又将其舞台下的生活与其所演绎的剧目等结合,以"小画报"的形式呈现,这些内容可以视为对梅兰芳从日常到舞台形象的全方位呈现。此外,《立言画刊》还刊登了将梅兰芳作为主视觉形象的商业广告。这使得梅兰芳已衍变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并渗透于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审美之中,他的日常穿搭、个人形象与公众舆论都成为受人关注和追捧的部分。
  《立言画刊》的出版发行反映出民国时期传媒行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兴盛,使大众除在戏剧舞台外,也能在期刊中看到名伶,如此一来名伶的形象不再具有"神圣性,,开始流行于大众生活中。同时,《立言画刊》中出现的服饰、眼镜、钢笔、化妆品等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意识,从而构建了该时期的审美观念和风貌。
  (二)京剧艺术视觉传播意识的觉醒
  《立言画刊》刊发了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评论家的评论文章,还收录了大量的戏剧剧照, 其封面形象、"小画报"与商业广告无一不充满京剧中的视觉元素。对比同时期的报刊可见,这种商业广告与京剧元素互融的方式是京剧艺术作为"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进行视觉传播的意识觉醒,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并推动着京剧艺术形象的塑造与传承。
  三、结语
  对《立言画刊》中京剧视觉文化的重新考察与研究,是中国京剧"视觉现代性"建构及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视艺术百花齐放,致使京剧艺术的改良及推广频频受挫。在一定意义上,《立言画刊》的出版发行促成了京剧名伶的形象塑造及京剧文化的传播,为今后的京剧传播及普及化打下了基础。
  注释:
  [1]《立言画刊》(周刊)于1938年创刊,1945年停刊, 共发行356期,属于娱乐性画刊。除介绍京剧名伶、戏剧演出、戏剧广告、戏剧新闻、京剧脸谱图式、电影信息外,还兼载描绘民俗风物的长篇小说、体育、地图、画谱图册、商业广告等内容。当时众多著名剧评家、研究者为该刊撰稿,如陈墨香、翁偶虹、张聊公等。
  [2]资料来源:《立言画刊》第一一四期,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影印版)。
  [3]黎朔.脸谱撷珍:杀虎岭梅成[J].立言画刊,1940(68):9。

nlc202211231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244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