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形与意考:唐至宋辽金时期摩羯纹的象生化和拟人化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小燕

  摘要:摩羯纹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的东传进入中国。在与中国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摩羯纹的造型和内涵都发生了改变,同时还出现了象生化设计和拟人化创造。本文主要通过唐至宋辽金时期器物上的摩羯纹和摩羯形象,探讨外来文化经过本土化发展后,日益民族化和多元化的过程,分析文化交融赋予工艺设计的内在活力。
  关键词:摩羯纹吉祥纹样中国化象生化拟人化
  一、摩羯纹的中国化进程
  摩羯是印度传说中的水中神兽,学术界一般认为其原型来自印度鳄。随着印度民间摩羯崇拜的普遍化,摩羯纹逐渐与鲸、象等其他生物形象融合,发展成卷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形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摩羯纹随佛教的东传进入中国。三国吴地康居国康僧会译《弥兰经》云:"海有神鱼,其名摩竭。"摩羯纹饰出现于中国的时间稍晚于佛教经典的翻译,国内发现最早的摩羯纹来自北魏时期的舶来品大夏银杯,最早的本土摩羯图像应是正定隆兴寺藏东魏至北齐时期佛造像背光中线刻的摩羯戏水纹样。[1]自传入中国后,摩羯形象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融合创新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北魏至唐代初期,其形态、含义还保留了极为浓厚的印度风格。
  晚唐至宋辽金时期,摩羯纹样已经融入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出现了明显的中国化气象。在浓厚的鱼龙文化的影响下,摩羯纹除了具备鲤鱼的身尾形状外,其身体部位摆动的姿势也与传统的鲤鱼图毫无二致。同时,摩羯纹的头部更接近龙形。其中,部分摩羯纹头部增加了突起的如鹿角般开叉的独角,身上出现了宽大的双翼,变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刚劲矫健而富有活力的龙首鱼身形象。摩羯纹的中国化不仅体现在其形态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其内在寓意的转变上,即一改"恶"的本性,成为寓意吉祥的纹饰,常常与摩尼宝珠、婴戏、祥云、仙鹤等吉祥纹饰进行搭配。
  经过晚唐至宋辽金时期多民族文化的影响,摩羯纹开始向世俗化和民族化发展,使原本有着强烈宗教意涵的摩羯形象逐渐转化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艺术元素。在晚唐至宋辽金时期,摩羯纹的载体一度扩展到金银器、瓷器、玉器、铜器等各个领域,流行于皇族、贵族的同时也多出现于平民百姓之家。直至元明清时期,摩羯纹才逐渐式微。
  二、摩羯纹的象生设计
  象生,也称为仿生,是一种古老的造型方式和造物理念,是人类对自然生物的直观仿造。象生设计通过仿造生物的形态、特征,使器物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形态,给人以美感的同时,还往往能传达深刻的寓意,从而具备艺术审美和社会文化功能。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器物中,就有许多狗、猪、鸡等动物形象的象生陶器,因此中国的象生设计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了宋辽时期,人们对摩羯纹十分推崇,除将其用作器物的装饰纹样外,还以摩羯纹为蓝本设计出了一批象生器。摩羯象生器的器型主要有壶式和杯式两种,材质主要包括金银器和陶瓷器。
  (一)壶式摩羯象生器
  根据摩羯的造型,壶式摩羯象生器可分为立式摩羯壶和横式摩羯壶两种。以下主要通过笔者收集到的5件摩羯壶,对其造型、纹饰特征进行分析。在笔者所搜集的5件摩羯壶中,有立式摩羯壶2件,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出土的唐代摩羯纹金花银提梁壶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洞山村出土的辽代摩羯纹鎏金银提梁壶;有横式摩羯壶3件,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榆树林乡出土的辽三彩摩羯形注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乡核心窝辽墓出土的辽三彩摩羯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套海辽代遗址出土的辽代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
  立式摩羯壶上的摩羯纹头朝上尾向下,两两相对、腹部紧贴,其身体为壶的腹部,尾部为圈足,多以突起的独角作为系钩。立式摩羯壶与中晚唐流行的双鱼壶造型十分接近,是在双鱼壶盛行的基础上化鲤鱼为摩羯而塑造的。双鱼壶为唐代中晚期常见的酒壶形制,据现有资料显示,唐代越窑和长沙窑多烧制双鱼壶,唐诗中也多描绘双鱼壶,可见双鱼壶在当时深受人们欢迎,而这与唐朝皇室崇尚鲤鱼很有关联。
  相较立式摩羯壶,横式摩羯壶存世数量较多,形制基本为摩羯头尾高翘,头尾间连接形成壶柄,摩羯嘴为壶嘴,摩羯双翼雕刻于壶身两旁。笔者所列举的这3件横式摩羯壶都为辽代遗物,前两件没有注水孔且质地为三彩的横式摩羯壶可能为随葬明器,后一件因为壶身上还设计有注水孔,功能应与净瓶类似。横式摩羯壶中比较特殊的一例是辽代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其在摩羯形象之上又叠加了人物形象,人物有头、颈、肩和双臂,直接生发于摩羯头部后侧。人物颈臂间装饰有璎珞纹,双手托住摩羯颈部,发髻与摩羯尾部之g有提梁相连。此壶中人物形象与摩羯形象结合形成了特殊的人首摩羯形象。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摩羯纹拟人化创作的源头。
  (二)杯式摩羯象生器
  杯式摩羯象生器早期被认为是水丞或水盂,后来孙机和扬之水两位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扬之水先生认为杯式摩羯象生器是用来"乐饮"的酒船,并进一步分析出酒船的造型由通式角杯与摩羯纹相结合而形成。[2]孙机先生则认为一部分杯式摩羯象生器是灯具,其采用"盏唇搭炷式"[3]的点灯方式。[4]由于学界对此类器物的功用有不同看法,所以本文统一以杯式器为之命名。
  笔者这里主要列举6 件杯式摩羯形象生器,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出土的宋代银鎏金摩羯式酒船、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吴山广场出土的五代至宋时期的越窑青釉摩羯鱼杯、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北宋越窑摩羯形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辽墓出土的白釉摩羯鱼杯、辽宁省北票市水泉一号辽墓出土的青釉摩羯鱼杯、印度尼西亚井里汶沉船中出水的五代至宋时期摩羯酒船。在以上这些象生器中,摩羯形象大多尾部向上高扬,具有或把手,以便人们拿握。此一类器物以摩羯的形象作为整体的造型,活泼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独具匠心的设计。在笔者所列举的杯式摩羯形象生器中,比较独特的是辽宁省北票市水泉一号辽墓出土的青釉摩羯鱼杯,与大多数摩羯杯鱼头仰天、双翅伸展的形象不同,其采用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将摩羯的头部略去,以简化的摩羯形象呈现出器物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此青釉摩羯鱼杯省略摩羯头部的设计,使摩羯原本最具辨识度的卷鼻利齿的头部成为可被忽视的元素,而是否具有鱼身、鱼尾和双翼的鱼龙造型则成为辨认其是否为摩羯的关键信息,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摩羯纹中国化的程度之深。

nlc202211231104



  三、摩羯纹的拟人转化
  拟人化是把除了人以外的事物人格化、人性化,以此表现出类似人类及其行为的形象和形态。将事物拟人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汉代的画像石中常见拟人化的形象。这些拟人化的创作增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也展现了先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摩羯纹拟人化的创造便是被很多学者称为“人鱼”“鱼人飞天”的形象,但其实这些纹饰并非人鱼纹,而是摩羯纹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本土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因此本文认为其应该为人首摩羯纹。金代山西省河津窑所烧的绿釉剔地填黑彩鱼人纹六角形枕和三彩鱼人飞天捧山六角形枕上的装饰图案便是人首摩羯纹。绿釉剔地填黑彩鱼人纹六角形枕枕面开光中有一男性人首摩羯形象,男子头顶头发剃去,两侧头发向后梳拢,颈间戴项圈,双手各戴环钏,周身飘带环绕,与飞天形象相似。但其身后长有一对翅膀,呈打开状,实为摩羯纹的突出特征。男子腰部以上为人身,腰部以下为鱼身,鱼鳍、鱼鳞俱全,鱼尾摆动,富有动感,为典型的人首摩羯图案。三彩鱼人飞天捧山六角形枕枕面开光所刻同样为男性人首摩羯图案,其形象与绿釉剔地填黑彩鱼人纹六角形枕相似,只是发型为结发且手捧托盘,翅膀和飘带的刻画更为精细。其翅膀上有层层羽毛,飘带也更具动感,表现出人物快速行进的速度感。
  从图像的角度分析,前文介绍的辽代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上的人首摩羯形象应为金代河津窑瓷枕上人首摩羯图像的祖本。可能是考虑到人首叠加龙首的摩羯形象在平面上的表现会过于烦琐,河津窑进一步将摩羯纹的龙头简化了,只是将摩羯纹满身鱼鳞、尾部或卷翘向上或翻动向下以及双翅伸展的姿态传承了下来。而这种简化处理摩羯纹的方式在辽宁省北票市水泉一号辽墓出土的青釉摩羯鱼杯上已经使用过。此外,笔者发现以上所列举两例陶瓷枕上的人首摩羯形象的翅膀也可以在诸多摩羯图像中找到原型,如绿釉剔地填黑彩鱼人y六角形枕上的人首摩羯的翅膀呈张开状,与莫高窟第 61 窟《西夏炽盛光佛乘车图》中的摩羯翅膀别无二致。三彩鱼人飞天捧山六角形枕上人首摩羯的羽毛刻画方式,与江苏省丁卯桥出土的鎏金摩羯纹银盆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辽代耶律羽之墓出土的摩羯纹金花银碗上摩羯的翅膀如出一辙。
  摩羯拟人化创造的出现可能是受到佛教中人首兽身的神话形象的影响,如迦陵频伽的形象就是上半身为人形,腰部以下为鸟身。迦陵频伽的形象最初出现在唐代的宗教器上,之后随着贸易往来传入辽地,其人首兽身的形象与山西地区出现的人首摩羯纹十分近似,可能对辽金时期摩羯纹的拟人化创造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借鉴也是促使摩羯纹拟人化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面鱼身的形象不在少数,比如新石器时代有仰韶文化瓮棺中的人面鱼纹,汉代墓葬画像石中也常见人首鱼身的图像,唐宋时期出现了人首鱼身俑,属于一种随葬品。这些出现在墓葬中的人鱼形象通常用于祈福禳灾、镇墓压胜,寄托了人们对升天成仙的美好愿望。A同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也有一些有关人鱼形象的记载,如《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讲道:"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淮南子・地形训》中有"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的记述。笔者认为,山西地区金代器物上出现的人首摩羯纹有可能是受到中国人鱼传说的影响后,对摩羯纹的形态、含义等进行改造而形成的。
  四、结语
  国外的装饰纹饰进入中国之后,往往需经历从简单模仿到融合创新的发展过程,唐至宋辽金时期盛行的摩羯纹亦是如此。摩羯本是一种虚构的神兽,其组成元素是在人类不断思考、想象、理解、构思的基础上变化与发展而来的。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摩羯纹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新的地域特征、文化内涵和寓意, 又经过了象生化的设计和拟人化的创造,使得其在形象和内涵上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既延续了宗教的内涵,又增添了装饰功能和吉祥寓意。笔者认为,从形式与意涵入手,对摩羯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对于研究中外文化、宗教、艺术交流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揭示和展现文化交融的诸多可能。
  注释:
  [1]常樱.摩羯纹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衰[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3):126-135.
  [2]扬之水.罚觥与劝盏[J].收藏家,2007(12):37-44.
  [3]"盏唇搭炷式"点灯法即灯一侧有流,灯烛引入流内,搭在盏唇上点火。
  [4]孙机.摩羯灯兼谈与其相关的问题[J].文物,1986(12):74-78.
  [5]郭明明.宁夏彭阳宋墓所见人鱼形象分析J].西部考古,2017(3):299-308.
  参考文献:
  [1]王媛.大自然的灵感――浅谈仿生设计美学的价值[J].中国艺术,2015(2):106-107.
  [2]陈南.明清宫廷动物形珐琅器初探叮中国艺术,2020⑵:64-71.
  [3]郑经宾.宋代潮州笔架山窑鱼形壶造型源流考[J]西北美术,2015(1):50-55.
  [4]齐伟.辽代摩竭形器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08:283-294.

nlc202211231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2448.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