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实训课程改革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正兴 贾磊 曹文燕 吴贝贝

  摘要: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特别是对于应用技术大学而言,若要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就必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其中通过实训课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本论文提出对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分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培养,分层次使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增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加强企业所扮演的校色,提升教师“双师型”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训课程改革;创新创业;创业认知;“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BasedonReformofPracticalCourses
  WangZhengxingJiaLeiCaoWenyanWuBeibei
  DepartmentofMedicalInstruments,SanQuanMedicalCollegeHenanXinxiang453003
  Abstract:Innovationisthedrivingforceofsocialdevelopmentandisoneofthecriteriaformeasuringabil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themainbasesforpersonneltraining.Especiallyfortheuniversitiesofappliedtechnology,ifwewanttostrengthenthecorecompetitivenessofschoolsandimprovetheentrepreneurialandemployabilityofgraduates,wemustcarryout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mongthem,thetrainingofstudentsthroughinnovativetrainingcoursesisaneffectivewaytofosterstudents'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abilities.Thispaperproposestoreformthetrainingcoursesanddevelopstudents'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abilityindifferentstagesandlevels,trainingindifferentformsatdifferentstages,improvetheabilitygraduallyindifferentlevels,meanwhile,increasingtheproportionofinnovativeexperiments,strengtheningtherolesplayedbyenterprises,andenhancingteachers'capabilitiesofdoublequalified,thiscanhaveagoodeffect.
  Keywords:Reformofpracticaltrainingcourse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Startupawareness;“Doublequalified”teacher

nlc202212131602



  
  1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很多创新创业的文件及优惠政策,在政策的号召下全国各地也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新形态,并且各地的高新区成为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使我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逐步优化。在这样的形式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青年的未来即国家的未来,国家政策要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创新型社会,改革目前的经济形式,未来社会的经济动力来源于社会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培B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可以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特别是在当代国家经济转型的今天,人工智能的潮流,“新工科”的出现,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毕业生适应当前的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学校必须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创新性人才的发源地,是向社会推送高素质人才的强有力保证,因此,在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基本要求,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转型的根本保证,也是高校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成熟期,但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1]:
  (1)传统的课程体系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且部分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不协调,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2)学校着眼于考试的成绩,学生为了获得“成绩”而创新,忽略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3)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新创业的引导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而忽略了反馈和统计环节;
  (4)学科差异较大,注重理工类专业,忽略人文社科类专业,师生关系不平等,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逐步克服。为此,本课题提出在应用技术大学对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可以弥补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实训课程改革方案
  为了不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化,本课题将会对实训课程的改革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完全参与到实践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去,亲身体会过程,以学生为实践的主体,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具体改革内容和改革目标均是围绕实训课程的改革,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最终目标。首先,对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让其明白专业特性及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加专业归属感,安排学生到医院、公司进行参观学习,扩大其视野;其次,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要加大其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在实训课程中加入创新实验环节,再安排学生进入公司、医院,深入了解医院的需求、公司产品的创新点,并由公司总经理亲身讲解其创业历程,把创新创业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再次,大四学生的实习环节中,应该采用双师制,在教师和实习基地工程师的共同教导下,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落实;最后,在大学生毕业设计环节,增加其与医院、公司的交流,让其明白创新创业的源泉来自生活,自行提出创新的毕业设计课题,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创新创业过程。
  对实训课程的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实训课程的时间安排
  大一学习阶段:视野拓展、创新创业认知阶段。[2]刚进入大学,该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懵懂状态。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学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让其了解专业内容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做什么;通过进入相对应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明白本专业是干什么的以及毕业去向,参观学习期间,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的创业过程,了解企业产品的创新点,要在学生心中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
  大二大三学习阶段: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实践阶段。大一是通识教育阶段,大二大三是专业知识学习阶段,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该阶段的实践以专业实验和实训为主,学生通过大量的基础实验来夯实基础,通过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来提高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实训来提升专业创新能力。
  大四学习阶段:自主创新创业阶段。大四进入实习和毕业设计学习阶段,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首先要了解岗位工作,以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其次了解他们的需求,需求就是创新的根源,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方向。在实习阶段采用“双导师”制,学校导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实习单位工程师进行实际的工程指导,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是毕业设计环节,由学生在实习阶段了解到的企业需求,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来作为他们毕业设计的题目,亲身经历创新的过程,而教师只是从旁指导。
  3.2实训课程的内容安排
  目前大部分的实训内容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点,实验课程大部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的实训课程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本课题提出应该对实训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块应该包含:创新性实验比重较大的实验教学模块、校企合作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相配合的实训教学模块、采用“双导师制”的实习教学模块[3]。首先,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主要由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组成,改革的重点应该降低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重,只占总数的40%,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引导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应改革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尝试采用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PBL教学、雨课堂教学等。其次,改革实训内容,使实训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采用“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内容可以来自企业和学校,可以采用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配合、校内教师理论指导与校外工程技术人员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师与技师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使实训内容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再次,实习阶段是创新创业能力升高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学生与工作对接的阶段,学校应切实考虑地方区域经济的特点,让学生真正融入地方经济中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实习阶段采用“双导师”制的管理模式,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同时双向导师要经常沟通,做到对学生全面了解,并积极记录好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最后,毕业设计则是一次创新创业能力的完整体现。毕业设计的题目应该由学生深入企业、医院,了解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

nlc202212131602



  3.3实训课程的教师安排
  实训课程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且还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这样的教师带领下,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因此,高校必须做好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学校教师深入校企合作单位中去,不仅是挂职锻炼,而是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文化、管理、研究、销售等,做到c企业零距离接触,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另一方面,在各专业设置企业订单班,聘任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把他们的工程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带给学生和老师,既可以解决学校师资紧缺的问题,又可以增进教师与工程师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师质量,真正实现校企联动机制、连通岗位、重构课堂、双师共育,做到教师“双师型”、学生“双导师制”,更好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服务。[4]
  3.4实训课程的课余安排
  大学课余时间非常充足,利用好课余时间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社团、竞赛、科研项目等均是很好的锻炼平台。
  鼓励学生成立或参加社团。社团是高校的特色,社团可以补充学校创新创业教学的短缺。社团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要做好一个课题需要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团活动大部分来源于实践,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社团是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学生通过社团的锻炼,能够提高自身的自主创业和创新能力。[5]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把学科竞赛放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引导、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创新,并对有价值的创新项目进行产品孵化。首先,学校自行组织学科技能竞赛;其次,学校引导学生参与各层次的社会上的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电工电子设计大赛”等,在比赛中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6]
  鼓励有科研项目的老师,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去,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结语
  通过全面的实训改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不同阶段都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提高。本课题的实训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是环环相接、层层提高的过程。从时间上来说,大一是创新创业认知阶段,大二大三是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阶段,大四是创新创业能力升华和落实阶段。从实训内容上来说,参观实训是创新创业的伏笔,创新性实验、实训是创新创业能力的积累,实习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毕业设计则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完美体现。为了使实训改革顺利执行,学校需要加大校企合作深度,教师需要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学生需要具备饱满的参与热情,如此,方可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当然,改革的推行具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要具备完善实践教学基础条件,要加强监督和质量监控,要健全实践教学反馈机制,要建立“双师型”教师标准,等等。因此,实训改革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不变,则改革一定能够执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玲.基于学生主体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2]杨颖,武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02):2124.
  [3]杨洁,何燕子.校企协同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8(01):107111.
  [4]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9295.
  [5]潘苏苏,王月红,刘丹.浅谈高校科技型社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04):144.
  [6]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9799.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改革(Wjlx2021068);“十四五”规划项目:开放教育数据环境下构建医工类专业课程群“一体四结合”教学模式研究(2021YB0423);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开放教育数据环境下高校育人链与产业链融合体系模式构建研究(2022ZZJH230)
  作者简介:王正兴(1986―),男,讲师,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方向。

nlc2022121316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322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