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高职教育教学文化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馨月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逐渐从大众化阶段走向了普及化阶段,这种发展无疑对高职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全国各地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文化建构活动,积极推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1]。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和宗旨的文化构建,从理性思维层面揭示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思想,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教学文化;构建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教学是其教育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种行为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在现阶段,国家不断加大力度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教学文化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对教育教学产生的重大影响,为促进先进教学文化思想的形成,使教育文化观念得以更新,各高职院校积O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文化,为推进高职教育优质高效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及对教学的影响
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目前,我国教育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并且逐步由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实现了大规模发展,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扩充大量学员进入校园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院校学院的入学比例很高,学生可以选择的专业方向很多。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将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标准确定为毛入学率,并将世界上的高等教育系统分为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种类型,并由此得出高等教育必然走向普及化的结论,为后来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向性指导。相比之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内涵和功能要更加丰富和创新。在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本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影响
在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下,普及化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比,普及化高等教育的优势凸显,系统内部管理更加富有弹性,内部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性增强,互动式教学理念和思想得到贯彻落实,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特性更加增强。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化的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基本能够满足各类型学院在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组织,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的相互融合,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类别,其中建立了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机构、中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之间的纽带关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已在各地区城市陆续建立,其中大部分都是高等职业学校。这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结构,对我国高职教学事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深化,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上要有特色,更需要在全新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使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高等职业兼容了高教性和职教性的特征,从其高教性的层面来看,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履行大学的职能,从而建立起了高职教育职能的基本框架;从高等教育的职教性层面来看,高职教育办学的基本特征是将产业和教学融合起来,其培养方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2]。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功能,这也是部分非传统生源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不管从办学教育的模式或是促进培养人才的模式等方面,高职教学都有了重要转变,而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在课堂教学价值导向方面,实现了由简单向多样的转变;在课程结构方面,完成了以老师或学生为主要对象到师生教育综合体的构建;在教学方式的重点方面,完成了由教法到学法、以小组学习与个体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转换;在课堂交互方面,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向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转变,从而完成了在环境、信息上的多重交互;在课堂评价方面来看,完成了由标准化到多样化的转换。由此可见,通过对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的深入探究,促进了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创新,从而带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教学文化理念
高职教育的教学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最基本活动,其重要性并不是单纯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而是通过搭建学习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将来走向社会成功就业的条件。由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同样文化环境也会影响和制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教学文化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责任,对高职教育教学文化的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实际工作中将教与学完美融合于整个教学文化之中。
(一)以教学文化为引领的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教学文化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教与学思维定势,将教学论和教学法的理论加以创新,从而使教学研究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创新[3]。教学文化对于启发教师教学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不仅包含了元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同时兼具某种哲学的教育功能。对于教学文化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于教育学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于一些科研成果的理论分析,更应该多借鉴一些有关交叉学科的思维方法,以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教学文化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需要以多种学科理论作为基础支撑,将教育思想融入于教学情境中,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也就是说在对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关注高职教育教学文化,以此加强对教学本质的透彻理解和全方位把握,从而由静态教学转换为动态教学,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文化的系统性、体系化研究建设,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和认识,促进高职教育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跨越。
nlc202212131920
(二)培养模式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要想使高职教育的教学文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使一大批技术过硬、思想境界高的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建设积聚力量。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向有所不同,普通高校是以学科为依据进行划分的,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则更多关注的是与产业经济和行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更加贴近人才培养的现实教育需求,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于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需平衡的调配。
教学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一项职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相信学生,建立师生间的对话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出现的问题,自己评价自己所认识的一切,并且积极参与到同伴评价和学习中,促进自身和同伴的共同进步。
(三)以课堂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创新
n堂教学是教师以班级上课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课堂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课堂教授与学生的问答构成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得以落实的主要方式,学校教育会随着课堂教学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只有创设优质的课堂,才能培养出优质的学生;只有课堂不断创新,学生才会有创新精神;只有课堂上的教学才能有创造、有进步,师生交流才会更顺畅,教师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组个体在一起探讨有关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的问题,从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教育变成一种动态的和多方互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4]。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育和教学是有差异的,在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中,学科要素并没有改变,而是要使教学活动成为解答疑难问题和思想碰撞的场域,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整体直观和系统的感知,并将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多方互动的探索和发展新知识的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实现了学习者对不同课程的融合与对创新能力的转化。
为此,在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要积极探寻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沟通与互动,以此摆脱课堂的约束和局限,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对于学习态度的转变,在师生之间架起了情感交流的桥梁,跨越了传统师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三、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高职教育教学文化构建
当前,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化的过程中,其课程体系也随之进行了改变和更新,这就需要教学文化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重点突出高等职业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目标,在课堂上突出综合实践课程的地位,并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其开发建设,在传统的课堂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创造,努力创设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文化氛围。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新型教学文化体系构建,需要以哲学的整体观作为思想指导,从全方位、多视角予以考虑和分析,所以,教学文化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在发展的过程中推陈出新,注重在多样性基础上的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时更新,并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来调整课程内容设计,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形式得到优化和变革,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突破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安排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等。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文化的构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献计献策,为高职教育开辟创新发展之路提供好的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发挥教学实践方面的基础作用,最终实现更为贴近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的文化重建。
(一)重建师生对话
与大学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义务阶段的教育相比,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它更倾向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尊重和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将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新型的教育文化中,教师的教学并非简单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注重理念和思想的创新与创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转变自己的角色,鼓励学生自由创造性地发挥[5]。在内容设置上,要突出课程的多向性和启发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氛围,与学生进行有广度、有深度的交流,同时要认真专注地分析某些关键问题的细节,以此让教师和学生在探讨中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也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知识构建,从而将学生带入新的领域和高度。
(二)激活教学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激活教育形式,是教学文化的核心要素。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灌输与传递,从而忽视了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型教学文化课程的价值。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学生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和学习方式,很难用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尺度来对他们的学习质量加以衡量。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根据其特征实行差异化教育。
当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举措被各高职教育院校所推崇,这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在这种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学习者仅仅依靠个体的力量是很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只有通过构建目标一致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之间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弹性教学模式,并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教研新成果,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与保障制度,从而逐步形成基于校本文化的教学文化。
nlc202212131920
(三)创新文化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文化理念是教学文化的根本。当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文化的选择。如今,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上升期,从国家政策层面,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但在社会文化层面中,职业教育老观念仍难改变,使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6]。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文化建设不足,而这与高职教学文化研究欠缺有关,因此高职教育的教学文化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关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培养学生掌握实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使之在新型的教学文化影响下,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
力、创新人格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于新型人才的需要。
结语
在高等职业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教学文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与作用。近些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新政策,有效加快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进程。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文化的构建,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应不断加以创新,重视师生对话,激活教育形式,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文化的构建,从而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涛.论新时期高校课堂教学中课堂文化的构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8):234236.
[2]陈正江.基于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高职教育教学文化构建[J].职教论坛,2020(03):4750+55.
[3]肖孟龙.德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文化构建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4):122123.
[4]邓光,曹雨平.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7073.
[5]刘冬岩.和合而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159163.
[6]陈明华.新课程视野下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8):6872.
作者简介:许馨月(197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nlc202212131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3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