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古丽美娜・阿地力江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理想、精神品质以及精神脉络,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自强的根和魂。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涵概述、理论意义,探索出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路径,做到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加强相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师资源、运用校园环境教育的学校资源、利用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资源、发挥互联网媒体的信息资源。旨在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道德教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促使人民产生适应感和认同感的精神家园。在漫长的历史脉络中,中华民族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面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去弘扬与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进步发展以来的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道德素养培育的重要思想对当前大学生的德行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锤炼个人品德和增强自身道德修养是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和提升的有效方式。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内核与当代大学生道德的培育进行融入和完善是当下的必要之举。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实践行为过程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观念等形态的完整体。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德”,“德”与“道”二字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自古以来,道德合为一体,不可割裂。因此,道德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和根本属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呈现出共通性、传承性和实效性三个特征。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共通性体现在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强调道德的修身养性功能,激发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与自省的意识,进一步启迪个体不断锤炼道德品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与大学生道德教育所阐述的道德理念不谋而合,从根源处来看皆为督导个体向善,强调德育的自律。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现为传承性。传承是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也是保留中华民族历史基因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一体系中所蕴藏的道德规范与当今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质内容一脉相承,并且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利于增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灌注新动力。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现为实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将其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炼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正确途径,对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具有深刻意义。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就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论这一教学资源,有助于形成育人合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引领和人格完善方面的作用,推动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达到新高度。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增进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源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陶冶人格、树立理想的一种有效的内在动力。在高校德育中引入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的深厚理解,坚定历史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每个人自生下来就与特定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文化在无意识中塑造着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建构特定的国民文化心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内涵实质锻造国民对国家的自信心、归属感和认同感。
文化沉淀着这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对引领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价值。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夯实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牵引力
“文化自信”是“中国梦”的内在文化动因。一个国家要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繁荣昌盛,就需要充分发挥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保持信心。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群体赓续中华文明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课程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高校是青年学生成才成长、建立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发挥好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的新时代青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行的作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有品德修养的人被称为“君子”,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惜浓墨去详细描述道德的标准以及道德的实践途径,旨在推动建设人人道德修养高、思想品德素质好的和谐社会。
nlc20230105115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推动高校德育建设,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高校思想道德品质课程教学中,还能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路径可以从深挖中A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加强相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师资源、运用校园环境教育的学校资源、利用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资源和发挥互联网媒体的信息资源等方面展开具体的探索实践。
1.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要大力继承和发展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这一时代背景,就必须精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土壤。
在当今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变革、网络媒体信息鱼目混珠以及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形势下,需要精准发掘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当代价值,也需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重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挖掘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有益内容,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的精准度,着力推进优良传统文化要素和大学生道德教育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道德课堂的教育水准。其次,深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注重教学融入生活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入脑、入心,达到知行合一。
2.加强相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教师资源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大背景下,建设一支高素质、思想境界高、坚定信仰的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对象,是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主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对大学生影响深远。
(1)通过弘扬“修己慎独”的师道精神,加强自身学术水平
在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今天,高校教师更应该秉持着 “修己慎独”、“乐道自得”、“笃实宽厚”等优良传统文化德育思想,以教书育人为本,以科学科研为本,切实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推动者和示范者。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术水平,追求知识和真理,不断精进学问和德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全方位融入大学生教学课程中,深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3]
(2)通过弘扬“尊师重道”的师道精神,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究其原因是教师德高望重,严于自律。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养德,知行合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养成自律的良好行为规范,以高尚的道德品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以及带动学生,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进一步加速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思想的独特魅力。[4]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积极推动高校师德内驱力建设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和有益的途径。高校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充实、拓展和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勇于创新,积极面对新挑战。
(3)通过弘扬“抱德炀和”的师道精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需要教师通过弘扬和坚持道德的实质,孕育谦和、平稳的气息,提升公正仁爱和责任意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和优良的精神风貌去陶冶和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的德育课程中,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感化学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运用校园环境教育的学校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重要的文化源泉,也是世界文化思潮繁杂的大背景下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因此,运用校园环境教育的功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举措。
首先,是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张贴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历史人物画像、名言警句等,推进“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结合校园内的建筑雕塑等,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5]除此以外,注重对互联网的运用,重视虚拟校园环境的建设,学校相关新媒体部门可在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开设学校官方媒体账号,通过视频、图画、文字描述等大力宣传校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让大学生感受到校园之美、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4.利用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资源
优秀的文化能够影响人、完善人,进一步实现提升人,人们受到优秀文化的洗礼,从而陶冶情操,得以升华,因此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便成为大学生德育思想的关键环节之一。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需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传统的德育教育活动往往更侧重于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教学,相对缺乏教学活动的社会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具体形式,利用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资源,有意识地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领学生亲身实践,例如学校可组织带领大学生群体参观本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博物馆或艺术馆,引导学生群体了解中国茶道、香道、花道等中国传统文化,学唱传统戏剧、研读中华传统经典、邀请相关教授组织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活动,通过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增进青年大学生群体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提升自我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5]灵活运用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经历去加深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nlc202301051156
5.发挥互联网媒体的信息资源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新兴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槟J健T诨チ网时代,大学生群体能够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关系,需要一方面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互联网飞速发展这一时代背景,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
着重探索新的互联网媒体的新型教育模式,构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利用好网络先进性、智能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也要克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6]在鱼龙混杂的网络时代,积极引导学生坚守本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依靠互联网媒体这一传播载体形成社会舆论环境,多方位、深层次、立体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网络的影响力,让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教育益处,给大学生积极正面的方向引领。[7]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流传至今的精神宝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识,激发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情感,使其积极投身道德价值观的建设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课程利于增进大学生认同感、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以及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行。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涵实质,探寻出一条二者贯通融合的教育模式,[8]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出既有文化素质又有道德素质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吴玉军.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1).
[2]张明平,许欣婕.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2(12):42-44.
[3]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72-75.
[4]张文剑.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08):112-117.
[5]贺文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微[J].教学与管理,2021(27):96-98.
[6]张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9.
[7]晏振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21.
[8]周婷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830017)
(责任编辑:姜秀靓)
nlc202301051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3739.htm